作業順序 | : | 說明/備註 |
---|---|---|
採用中華電信租用規格 |
: |
非固定式之固定IP |
中華電信路由器使用 | : | D-Link,型號:DSL-7740C |
安裝VirtualBox虛擬機 | : | 1、VirtualBox 此次版本採用5.1.8 |
: | 2、虛擬機 OS => CentOS7.0 Minimal ISO檔,參考這裡 | |
: | 3、以下網路卡必須選 「橋接介面卡」 |
|
: | 4、在上述3或下列圖示中(須安裝虛擬機完畢才能看)取出虛擬機MAC位址字串,再把它二個字插入一個冒號「:」。類似 => 08:00:27:86:7c:03 |
|
5、其餘環境設定參考以下的圖示 | ||
【虛擬OS設定與路由器相接的IP】 |
||
進入中華電信的路由器 | : | http://192.168.1.1,帳秘:user/user |
進入DHCP Server | : | 以下看動態IP範圍,並設定虛擬機的IP。參考「DHCP Server > Add Static IP Setup 圖」 |
進入WAN Setup | : | 以下看Index 編號。參考「 WAN Setup 圖」 |
進入DMZ | : | |
設定虛擬機IP為DMZ IP | : | 1、設定虛擬機IP為DMZ IP 2、讓它啟動(Enable) 3、按 Add/Aply。參考「DMZ 圖」 4、 新增一個規則,參考以下「Virtual Server > Add Virtual Server Rules」圖。 5、增加完畢後,參考下圖 |
路由設定生效 | : | 須按「Reboot」按鈕 |
第一次啟動虛擬機 | : | 進入 VirtualBox 點按虛擬機圖示/名稱來啟動 |
開啟母機之終端軟體 | : | (終端軟體即CLI)一般使用者權限須打 su 轉換為 root 權限。 |
啟動 ssh 登入虛擬機 | : | 若虛擬機新建成功,已有一個之前在中華電信路由器dhcp server 設定的虛擬機靜態IP可用。先用SSH登入這個IP。 登入語法:ssh root@<虛擬機的IP>(假設是:192.168.1.168) 若要採用SSH 金鑰登入,請自行參考網上設定金鑰的方式去作業。 登入後,查看防火牆現況,依自己需要決定要開關的服務與埠口。 下圖是防火牆已設定完畢後的樣本:(首次用ssh 登入時不會看到「http, https, smtp, TCP:12321」已被設定的狀況) |
參照觀看路由器防火牆已開通服務 | : | 參照觀看路由器防火牆已開通服務,參考下圖 |
防火牆開通http服務 | : | firewall-cmd --add-service=http --permanent |
防火牆開通溝通埠口 | : | 開通虛擬機與中華電信路由器之溝通埠口 => firewall-cmd --add-port=12321/tcp --permanent |
防火牆重啟生效 | : | systemctl restart firewalld |
安裝Apache | : | yum install httpd |
設定Apache 組態檔 | : | 1、vim /etc/httpd/conf/httpd.conf |
2、設定Listen <自選虛擬IP>:80 => 例:Listen 192.168.1.168:80 | ||
3、設定ServerName localhost.localdomain:80 | ||
Apache開機與即時生效 | : | 1、開機生效 systemctl enable httpd |
2、即時生效 systemctl start httpd | ||
3、若有照步驟來,卻啟動失敗,可能是因為路由器設定還沒生效,要再等 一、二分鐘 |
||
網站根目錄權限設定 | : | 1、chown -R root:apache /var/www/html |
2、chmod -R 770 /var/www/html | ||
寫測試網頁 | : | 1、寫個 Hello Word! 的簡易網頁(index.html),放入 /var/www/html之中 |
: | 2、使用 FileZilla 或其它FTP工具上傳 | |
測試網站 | : | http://<網域名 | 固定IP>,參考 「網站測試」圖 |
安全設定 | : | 防止駭客,先參考:安裝 CentOS 7 後必做的七件事 |
安裝完畢檢驗1 | : | 以下瀏覽虛擬子機之區網IP |
安裝完畢檢驗2 | : | 以下瀏覽虛擬子機之中華電信浮動制固定ip |
安裝完畢檢驗3 | : | 以下瀏覽虛擬子機之正式域名。(正式域名與固定IP要先掛鉤,須先去DNS設定) |
查看執行效率 | : | 【查看執行效率】 1、以下由母機ping 虛擬子機的區網IP 速度平均約0.3毫秒,非常、非常、非常的快!比世界任一家雲端產品的速度快不知多少倍!(這是必然的,虛擬機就架在我的PC上,且路由時不經由網外的世界廣網繞徑) 若經過外部世界繞徑的速度,也只需平均約180毫秒,以我的設備及網速來說,算是上等的反應。 虛擬機當私有雲絕對划算,只要注意程式及資料的備援有做好,虛擬機可以正式當公司內部的伺服器。而且,比 docker 這類架構安全!(入侵docker 比入侵 VirtualBox 或 VMware 還容易) 目前的範例是使用VirtualBox,而且只開1GB記憶體/1執行緒(是vCPU,不是實體CPU。Intel 1核心有2個執行緒,也就是二個vCPU)。 2、以下由母機ping 虛擬子機的「浮動制固定IP」 (須先向中華電信申請浮動制之固定IP) 3、以下由母機ping 虛擬子機之正式域名(須先在DNS設定域名映射的固定IP) 4、以下由美國達拉斯網站CLI ping 中華電信所給的浮動制之固定IP(IP主機即本地端PC電腦中之虛擬子機) 花費時間約175毫秒!CLI測速主機是網站提供商的主機設備。 5、從世界各國 ping 中華電信浮動制之固定IP(主機在本地端PC電腦之虛擬子機中) 以下直立紅框內是全世界各地的反應。沒貼出來的上海伺服器反應只需45毫秒。 各地快慢浮動差異非常大,猜測跟各地設備所設定的架構、原則(來源、優先序)有關。 |
其它說明01 | : | 要使管理虛擬機更方便,可採免費的開源工具,以下是個人的建議。 |
1、ssh 使用GNOME Terminal (即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 語法 => ssh <帳號> |
||
2、上下傳檔案:使用FileZilla |
||
3、防毒:ClamAV | ||
4、系統管理:Webmin | ||
其它說明02 | : | VirtualBox 映像檔UUID衝到後,重新設定映像檔UUID的語法,如下 => VBoxManage internalcommands sethduuid /<路徑>/<檔名> |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對外開放本地端虛擬網站 (VirtualBox CentOS)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微軟Hyper-V伺服器虛擬化簡介
http://www.cc.ntu.edu.tw/chinese/epaper/0014/20100920_1408.htm
作者:李泳泉 / 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作業管理組幹事
臺大計資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即將在今年九月推出臺大雲端服務(NTU Cloud),在服務建置過程中虛擬化技術扮演重要角色。NTU Cloud目前主要以Hyper-V作為虛擬化平臺。
前言
雲端服務的提供,不論是提供平臺(Platform)、軟體(Software)、設備(Infrastructure)或是網路(Network)的服務都需要大量的主機作為後盾。以主機管理的角度來說,若全部以實體主機提供服務,則硬體設施的費用將讓人望之卻步,再加上主機空間、電力使用及管理人力上的成本,更是一筆龐大的支出。因此,我們需要採用虛擬化技術來因應。過去虛擬化技術總讓人有效能不彰的印象,近年來在各家軟硬體廠商的努力,包含虛擬化平臺架構的改良及硬體支援的大力加持下,已有不少廠商在營運環境中使用虛擬化技術的成功案例,例如微軟的MSDN網站以及Amazon的EC2等等。
Hyper-V是微軟所推出虛擬化技術,內建於Windows Server 2008平台的角色中,因此若要使用Hyper-V只需在Windows Server 2008中啟用Hyper-V角色即可,不需再另外安裝。需注意的是要啟用Hyper-V的主機要採用64位元的作業系統,以及支援硬體虛擬化的CPU(現在是Intel VT及AMD-V處理器)。
相較於微軟過去的虛擬化技術-Virtual Server/PC(Type 2,多了一層作業系統,相容性好,速度較慢),Hyper-V採用Type 1架構,讓虛擬機器可以較直接的使用實體主機的硬體資源,以提高虛擬系統之效能;並可在主機上支援多達 16 顆CPU,每台虛擬主機亦可支援至4顆CPU。記憶體部份,Hyper-V可在實體主機上支援多達 1TB 的記憶體,其中每台虛擬機器亦可多達 64 GB 的記憶體,即使是虛擬機器也可具備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
Hyper-V的架構
大致來說,虛擬化技術都會具備四個主要的元件-實體主機的硬體資源(硬體層)、安裝在實體主機上的作業系統(Host OS)、虛擬機器(Guest)、以及負責虛擬主機運作的虛擬機器監視器(VMM,在本文中,Hyper-V即是扮演VMM角色)。以VMM與硬體層之關係來說,可將VMM分為Type 1和Type 2兩種類型。Type 1的VMM採用祼機架構(Bare-Metal Architecture),直接執行於硬體平臺上,虛擬機器則執行於VMM上。Type 2的VMM則採用主機型架構(Host-based Architecture),執行於Host OS環境中,虛擬機器則執行於VMM上。
Type 1 的VMM優點是可以直接執行於電腦硬體上,而不是在實體主機的作業系統中,提供最佳效能及可用性。而Type 2的VMM執行於實體主機的作業系統上,提供較佳的相容性,但虛擬機器的執行效能比Type 1差上許多。稍早在本文中提到Hyper-V採用Type 1的架構,因此可提供虛擬機器較佳的執行效能。但相對的,Hyper-V目前可支援的作業系統便少得多。Hyper-V目前可支援的虛擬機器的作業系統列表可參考下列網址: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server2008/en/us/hyperv-supported-guest-os.aspx
Hyper-V的效能
以架構而言,Hyper-V採用的架構能提供虛擬機器較佳的效能,但虛擬機器及硬體中間仍有一層VMM區隔,因此VMM的執行所耗用的資源將大大影響虛擬機器的執行效能。參考微軟官方的測試結果(System Resource Costs of Hyper-V及Microsoft.com Operations Virtualizes MSDN and TechNet on Hyper-V),使用Hyper-V執行的虛擬機器,IO存取效能可達使用相同規格實體機器的92% - 93%、CPU的使用則較實體機器多出9% - 12%,VMM本身則會佔用約300MB的實體記憶體;整體而言虛擬化後的效能表現是可以讓人接受的。
結語
透過虛擬化的技術讓我們得以在提供雲端服務,但又不必採購大量的實體主機,達成了提供服務的目的,但又不需應付主機空間、冷氣、電力的龐大需求,同時也因應校園綠色節能的政策方針。但在建置的過程中我們發現Hyper-V仍有不足之處,包括Hyper-V支援的虛擬機器作業系統較少、以及Hyper-V與各大網路(如Citrix)及儲存設備(如IBM)廠商的產品整合仍少等;相較於VMWare及Xen而言,Hyper-V這個虛擬市場的後起之秀仍有許多可努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Hyper-V官方網站http://www.microsoft.com/hyper-v-server/en/us/default.aspx
Hyper-V支援的虛擬機器的作業系統列表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server2008/en/us/hyperv-supported-guest-os.aspx
System Resource Costs of Hyper-V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cc768536(BTS.10).aspx
Microsoft.com Operations Virtualizes MSDN and TechNet on Hyper-V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6/C/5/6C559B56-8556-4097-8C81-2D4E762CD48E/MSCOM_Virtualizes_MSDN_TechNet_on_Hyper-V.docx
作者:李泳泉 / 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作業管理組幹事
臺大計資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即將在今年九月推出臺大雲端服務(NTU Cloud),在服務建置過程中虛擬化技術扮演重要角色。NTU Cloud目前主要以Hyper-V作為虛擬化平臺。
前言
雲端服務的提供,不論是提供平臺(Platform)、軟體(Software)、設備(Infrastructure)或是網路(Network)的服務都需要大量的主機作為後盾。以主機管理的角度來說,若全部以實體主機提供服務,則硬體設施的費用將讓人望之卻步,再加上主機空間、電力使用及管理人力上的成本,更是一筆龐大的支出。因此,我們需要採用虛擬化技術來因應。過去虛擬化技術總讓人有效能不彰的印象,近年來在各家軟硬體廠商的努力,包含虛擬化平臺架構的改良及硬體支援的大力加持下,已有不少廠商在營運環境中使用虛擬化技術的成功案例,例如微軟的MSDN網站以及Amazon的EC2等等。
Hyper-V是微軟所推出虛擬化技術,內建於Windows Server 2008平台的角色中,因此若要使用Hyper-V只需在Windows Server 2008中啟用Hyper-V角色即可,不需再另外安裝。需注意的是要啟用Hyper-V的主機要採用64位元的作業系統,以及支援硬體虛擬化的CPU(現在是Intel VT及AMD-V處理器)。
相較於微軟過去的虛擬化技術-Virtual Server/PC(Type 2,多了一層作業系統,相容性好,速度較慢),Hyper-V採用Type 1架構,讓虛擬機器可以較直接的使用實體主機的硬體資源,以提高虛擬系統之效能;並可在主機上支援多達 16 顆CPU,每台虛擬主機亦可支援至4顆CPU。記憶體部份,Hyper-V可在實體主機上支援多達 1TB 的記憶體,其中每台虛擬機器亦可多達 64 GB 的記憶體,即使是虛擬機器也可具備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
Hyper-V的架構
大致來說,虛擬化技術都會具備四個主要的元件-實體主機的硬體資源(硬體層)、安裝在實體主機上的作業系統(Host OS)、虛擬機器(Guest)、以及負責虛擬主機運作的虛擬機器監視器(VMM,在本文中,Hyper-V即是扮演VMM角色)。以VMM與硬體層之關係來說,可將VMM分為Type 1和Type 2兩種類型。Type 1的VMM採用祼機架構(Bare-Metal Architecture),直接執行於硬體平臺上,虛擬機器則執行於VMM上。Type 2的VMM則採用主機型架構(Host-based Architecture),執行於Host OS環境中,虛擬機器則執行於VMM上。
Type 1 的VMM優點是可以直接執行於電腦硬體上,而不是在實體主機的作業系統中,提供最佳效能及可用性。而Type 2的VMM執行於實體主機的作業系統上,提供較佳的相容性,但虛擬機器的執行效能比Type 1差上許多。稍早在本文中提到Hyper-V採用Type 1的架構,因此可提供虛擬機器較佳的執行效能。但相對的,Hyper-V目前可支援的作業系統便少得多。Hyper-V目前可支援的虛擬機器的作業系統列表可參考下列網址: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server2008/en/us/hyperv-supported-guest-os.aspx
Hyper-V的效能
以架構而言,Hyper-V採用的架構能提供虛擬機器較佳的效能,但虛擬機器及硬體中間仍有一層VMM區隔,因此VMM的執行所耗用的資源將大大影響虛擬機器的執行效能。參考微軟官方的測試結果(System Resource Costs of Hyper-V及Microsoft.com Operations Virtualizes MSDN and TechNet on Hyper-V),使用Hyper-V執行的虛擬機器,IO存取效能可達使用相同規格實體機器的92% - 93%、CPU的使用則較實體機器多出9% - 12%,VMM本身則會佔用約300MB的實體記憶體;整體而言虛擬化後的效能表現是可以讓人接受的。
結語
透過虛擬化的技術讓我們得以在提供雲端服務,但又不必採購大量的實體主機,達成了提供服務的目的,但又不需應付主機空間、冷氣、電力的龐大需求,同時也因應校園綠色節能的政策方針。但在建置的過程中我們發現Hyper-V仍有不足之處,包括Hyper-V支援的虛擬機器作業系統較少、以及Hyper-V與各大網路(如Citrix)及儲存設備(如IBM)廠商的產品整合仍少等;相較於VMWare及Xen而言,Hyper-V這個虛擬市場的後起之秀仍有許多可努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Hyper-V官方網站http://www.microsoft.com/hyper-v-server/en/us/default.aspx
Hyper-V支援的虛擬機器的作業系統列表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server2008/en/us/hyperv-supported-guest-os.aspx
System Resource Costs of Hyper-V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cc768536(BTS.10).aspx
Microsoft.com Operations Virtualizes MSDN and TechNet on Hyper-V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6/C/5/6C559B56-8556-4097-8C81-2D4E762CD48E/MSCOM_Virtualizes_MSDN_TechNet_on_Hyper-V.docx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