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顧客關係管理的7大要素

http://experiencematters.wordpress.com/2009/12/26/7-keys-to-customer-experience-in-2010-part-2/
作者:安石企業人電子報


2009年無論是B2C或B2B的企業都經歷客戶減少的考驗,雖說2010年經濟緩慢復甦,但是誰也不確定,經濟危機會不會再發生,企業應在此時,重新檢視他們的顧客關係管理,讓客戶關係更牢固。

不做表面工夫
很多大企業都打著客戶至上、客戶優先的口號,但是實際上,企業的預算有限,常常無法真的將預算跟資源用在顧客關係的維持,所以企業應當說到做到,無法真正投注精神與成本在維護客戶關係,就不該使用這些標語,免得客戶發現後,對企業的印象更負面。

承認不夠了解客戶
行銷部門需要時間,才能夠研究出顧客的需求與喜好,於是在沒有完整資料的情況下,許多公司會直接做出行銷策略與計畫,這也是為何許多行銷策略失敗的原因,要有好的顧客關係,一定要懂得傾聽顧客的意見,詳細的分析顧客的意見跟觀點,在針對分析的結果,制定行銷策略,在實行後,也檢討每個環節,作為下次實行的參考。

不能過分相信社群
因為網路的發達,Plurk、無名小站、Twitter、Facebook等社群,都可的到顧客的意見,但是這些意見,只能作為參考用,還是要與客戶滿意調查相較分析,才能確保的到最接近事實的顧客意見,但也要適時在這些社群傳達公司的訊息,妥善應用各種社群工具。

別降低服務標準
許多針對服務業的調查,都顯示出依個相同的結果,雖說低價商品或服務,是許多客戶的希望,但更多客戶注重服務品質,將成本降低,企業只能做價格戰,以服務取勝,才能顯示出企業的競爭優勢。

品牌精神
所謂品牌不只是設計跟商標,還有其品牌精神的實現,企業的品牌精神是要從實際的服務來實現,而不是漂亮的廣告詞而已,服務的每一個層面都要實現這樣的精神,才有意義。

需要員工的支持
很多企業認為企業精神一旦發佈後,員工會自動遵守或是實行期精神,其實不然,企業要執行內部行銷,讓員工相信並執行這樣的企業精神。

顧客經驗與忠誠度
許多研究會告訴你同樣的結論,顧客有好的購買經驗,會增加其品牌忠誠度,一項調查指出,一般而言,很多公司在顧客經驗改善後,其營業額會相對增加,也會讓客戶更願意轉介其服務。

2010年是一個服務取勝的的一年,用這七大要素,重新檢視公司的顧客關係管理,增進顧客關係,建立強而有力的競爭優勢。

未來10年,雲端將帶來新革命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已經許久不接受媒體一對一專訪了。這次他身兼時代基金會董事長身分,於6月29日主辦「前瞻2020願景論壇」(Vision 2020 Conference),呼籲社會重視對未來十年的想像,因此接受不斷報導前瞻趨勢的《遠見》專訪。

他就有感而發地指出,未來十年會是台灣最關鍵的十年,眼看大陸勞工不再便宜、硬體製造已經飽和,「LCD面板已經做到十代廠,還要再多大呢?CPU還要更快嗎?也不太需要了……,」一輩子追求提升技術,林百里感受到未來會是很不一樣的新時代。

坐在充滿著張大千山水畫作、古董文物林立,古色古香的廣雅軒小藝術館內,林百里身著咖啡色改良式唐裝。雖然前一天才從美國東岸波士頓回來,上了哈佛商學院五天的「競爭力課程」。受訪當天也才剛主持完股東會,但兩個小時的專訪過程中,他看起來神采奕奕,讓人看到活力充沛如孫悟空般的林百里再現江湖。

也許是剛充電回來,林百里深覺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比技術還重要。他舉例說,蘋果推出的產品沒有很高深的技術,卻能引領風潮,那就是經營模式的創新,廣達也要跟進在經營模式上著力,產生出更多的破壞式創新,帶領廣達翻二番。

向總統獻雲端大計,與CSAIL合作有成

其實愛研發、愛動腦筋的林百里,去年開始化身為全台灣最雲端的CEO。只要一見到人,三句話不離雲端,甚至面見總統馬英九時,也大談他的雲端計畫。

不過在台灣談了一陣子雲端,似乎讓他愈來愈著急,深怕台灣趕不上,「大陸一次雲端運算研討會可以來1500人,座無虛席。」再加上政府對雲端的想法有些不同,讓林百里覺得不如自己來鋪雲朵,先做出一片雲彩後,成功了再推廣出去。

過去六年來,廣達每年花500萬美元(約1.6億元台幣)與世界頂尖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找了最著名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近年來研究重心就在雲端。

採訪當天正值20餘位CSAIL研發人員從美國飛來,當面向他及廣達研究院重要幹部做簡報,展現一年來的研發成果。

林百里顯得十分滿意,他心裡正盤算著,哪些技術已可商品化?哪些還要些時間?哪些技術可以整合到現有產品上?這些想法都在他腦海裡反覆思考著。

其實林百里始終保持創業時的理想性格。他回想,1988年時,他的個人財富已經足夠一輩子衣食無虞,但當時他有一個理想,希望把電腦變成可移動的,不是又笨又重的,因此創辦廣達。

到1998年廣達上市,一度成為股王,之後他又有新的願景,提出虛擬運算的概念。不僅投入伺服器業務,近年來並鋪天蓋地地投入雲端運算的各式軟硬體與服務開發中。

當然,最近廣達也沒讓投資人失望,筆記型電腦月出貨量的龍頭寶座從仁寶手中奪回。

採訪接近尾聲時,林百里甚至提醒平面媒體要有新思惟,趕緊加入雲端平台,否則未來網路原住民(從小與網路一起長大者)長大後,不可能閱讀印刷品,只會在線上吸收資訊。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 www.gvm.com.tw 】

物聯網技術突破─迷你太陽能感測裝置

[文/FIND研究員:潘金谷]

由於物聯網中各類型感測裝置、接收器與網路傳輸設備等絕大多數的「物件(object)」為了長時間運作(如辨識、定位、資訊交換或運算處理等),必須依賴穩定的電力供給。因此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EC)曾提出在未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發展推動中,相關物件的電力供給問題是必須克服的技術挑戰之一。除了低功耗電子元件的研發外,「能量採集(energy harvesting)」技術亦為關鍵研究領域。

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日前宣佈成功研發以太陽能為供電來源的微處理器裝置,包含太陽能板、蓄電池與低耗能32位元微處理器(ARM Cortex-M3),體積比一枚硬幣還小(9立方毫米),僅是市場上相同規格產品的千分之一。

此套裝置雖平時多處於休眠狀態,但每數分鐘或環境變化時即可啟動進行感測動作。而透過關鍵的能量管理模式,裝置平均耗電量甚低,比現階段市場上產品省電 2,000倍。因此,在適當的光源環境下,此項裝置幾乎可以永久運作;雖然研究人員也指出蓄電池外露是唯一的缺點,但也可以持續運作數年之久。

此項裝置除家庭、建築物、橋樑相關感測應用外,未來預計將可用於植入人體方式作為生物醫療用途,長期監測病患身體狀況,大幅改善現有感測系統的運作效率。

資料來源 : 密西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