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勞工退休2筆錢:勞保老年給付+勞退金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997166.shtml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台北報導】 2013.06.30 03:22 am 

五萬多人沒來領新制勞退金,逼得勞保局化被動為主動,急著提醒退休勞工快來領,其中有不少人以為領過的「勞保」就是退休金,壓根兒不知原來還有一筆勞退金。勞保局說,勞保是社會保險,領到的是「老年給付」,但「勞退金」是雇主給的錢,退休時照理會有兩筆「棺材本」。

勞保局說,勞工不管是勞退舊制還是新制,雇主依法要幫勞工投保勞保,退休時符合資格就能領到一筆勞保老年給付。但過去勞退新制未上路前,舊制勞工不見得都能在同一工作單位做到退休,久而久之,很多人都把在勞保領到的這筆錢誤以為就是「退休金」。

勞保局說,退休時除了有勞保老年給付,還有另一筆雇主給的勞退金。民眾若選擇勞退舊制,必須在同公司工作服務滿退休資格,才能領到最多四十五個月的退休 金,做不滿就離職,這筆錢就沒了;要是選擇新制,不管是否在同一公司工作,雇主每個月都會固定提撥百分之六薪資的勞退金進勞工個人帳戶,退休時都領得到這 筆退休金。

此外,也有已領過舊制退休金的勞工,二○○五年後又繼續在職場工作,不知道還可繼續領取新制退休金,才會二度退休後至今沒來領。

也有人是當年制度轉換時,選擇新制但保有舊制年資;退休時,雇主給了一筆舊制退休金後,不清楚自己其實還有新制上路後雇主固定提撥的新制退休金。

勞保局分析,退休勞工未領新制勞退金的狀況不盡相同,甚至有人認為自己新制年資沒幾年、累積的退休金不多,不急著領或根本懶得領;當然,忘了領的也大有人在。

看懂你的退休帳戶,小心雇主高薪低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997167.shtml

不只五萬多名退休勞工沒來領新制退休金,不少在職勞工對自己的個人退休帳戶也不太關心,或是「霧煞煞」,以致被不肖雇主「高薪低報」也渾然未察,等到發現時,還得大費周章向雇主提告求償。

根據統計,司法機關過去三年有關勞退新制提繳的訴訟,就有兩百八十一件,總追討金額約兩千三百多萬元。

勞保局說,退休金是雇主和勞工間的權利義務,雇主若提撥短少,勞保局查證屬實後雖可對雇主開罰,但勞退金短少部分須由勞工向雇主求償;建議新制勞工最好養成緊釘帳戶提撥情況的習慣,尤其在薪水調整和剛轉換公司後。

該如何得知雇主究竟是否依法每月提撥薪資百分之六的退休金?勞工可以核對每月薪資單上的提繳數字是否正確;若未核實提繳,可向各地勞工主管機關申訴。例如薪水四萬六千元,勞退提繳級距落在「四萬八千兩百元」,乘以百分之六後,每月勞退金應有兩千八百九十二元。

勞保局還說,彙集勞工個人帳戶金額的勞退新制基金,會由勞退基金監理會負責投資,勞保局每年會將上一年的投資收益分配到勞工個人帳戶中,就算虧損也有保證收益制度(銀行兩年期定存利率),勞工帳戶餘額會比原本雇主提撥的總數還要高。


●怎麼查帳戶?

新制勞工可以透過自然人憑證到勞保局網站查詢帳戶餘額有多少;也可向土地、玉山、台北富邦、台新和第一銀行等五家勞保局委託銀行申辦勞動保障卡,再持卡透過自動櫃員機(ATM)查詢近六筆提繳明細和餘額。

此外,民眾手中若有郵局金融卡,也可向郵局申請開通查詢勞退資料的服務,同樣可利用郵局ATM「隨插隨查」;或是至勞保局辦事處臨櫃查詢。

苦命3% 電子業進入微利時代

source =>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7996046.shtml

近十年來扮演國內產業火車頭的電子業光景不再!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調查發現,資訊電子產業利潤率5年來下降超過5個百分點,利潤率從5年前接近8%,已跌至剩下不到3%,這也是官方統計資料首度證實電子資訊產業的微利時代來臨。

電子業總喜歡用「毛3到4」自嘲毛利很低,經營環境艱困,這在主計總處今年公布的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資料可以得到印證。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100 年底工商及服務業利潤率為6.35%,5年間下降0.8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部門利潤率4.83%,比95年降3.04個百分點。
工業部門中的製造業利潤率只有4.77%,5年來下降3.2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資訊電子工業利潤率僅2.73%,和95年的7.89%相較,5年間資 訊電子產業利率減少5.16個百分點,衰退幅度居工業部門之冠,顯示資訊電子工業微利化明顯,主計總處官員甚至以「跌得很慘」,來形容目前資訊電子產業的 景況。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表示,當工業及製造業利潤率均下跌超過3個百分點,下跌幅度確實不小,顯示微利趨勢已經確定形成。

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表示,產業利潤率下降和全球化脫離不了關係,2000年以後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印度市場也對外開放,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和商品進入全球市場,為了競爭必須削價,必然導致我國製造業利潤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