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psad:建構埠掃描的即時監測系統

http://www.netadmin.com.tw/article_content.asp?sn=1008040015
文.吳惠麟

相信每個網管人員在例行的Log資訊檢查中,經常會發現有些不速之客不斷地試著要登入系統(暴力攻 擊法),或者利用埠掃描(Port Scan)的工具掃描系統。埠掃描不但使網管人員不勝其擾,而且埠掃描往往是駭客想要入侵的前兆,因此建構一套能夠即時偵測埠掃描並以電子郵件通知管理者 的偵測系統,對網管人員來說將有莫大的助益。
本文將結合開源碼的相關資源,實作出一套「埠掃描偵測系統」,所需的相關套件如下表所示。

作業系統掃描原理

在駭客決定攻擊目標後,第一個步驟往往是先行探測目標主機的作業系統。由於每一家作業系統對封包的處理方式均不同,探測軟體即可利用此種特性來辨識出不同的作業系統。

由於此種方式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所以又稱為「作業系統指紋(OS Fingerprint)」辨識,作業系統探測方式可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如下所述:

主動式
探測軟體透過傳送特別打造的TCP、UPD或ICMP封包至被探測主機端,再根據被探測主機回傳的封包特徵,來辨識出該主機的作業系統。此種工具以Nmap為代表,其官方網址為「http://nmap.org/」。

被動式
探測軟體並不主動傳送封包至被探測主機上,而是被動地監看往來封包,藉由往來封包的特徵來辨識出作業系統,此種探測軟體以P0f為代表。官方網址為 「http://lcamtuf.coredump.cx/p0f.shtml」。囿於篇幅,本文不多加探討此種探測技術,有興趣的讀者自行參閱相關說 明。

接下來,說明主動式作業系統的辨識原理。

FIN封包探測或XMAS封包探測
掃描軟體送出一個FIN封包(或任何未設置ACK或SYN標記位元的資料包)至欲被探測的主機上,在正常的TCP/IP規範(RFC793)中,對於此類 封包不予理會,但在某些作業系統(如Windows系統、Cisco等)上,將會回應一個Reset(RST)封包。掃描軟體即可利用此種特徵來辨識出作 業系統。由於此種封包在封包表頭上的長相就像一顆聖誕樹一樣,所以又稱為XMAS(聖誕節)的封包探測。

Bogus(偽造)封包探測
掃描軟體在SYN封包的表頭上(Header)設置一個未定義的tcp旗標(Flag)值,正常的TCP/IP規範規定對於此類封包是不予理會的,但在某 些作業系統中當遇到此類封包(SYN+ Bogus)時,將會回應Reset封包來重置連線。掃描軟體即可利用此種特徵來辨識出作業系統。

以TCP Initial Windows探測
TCP Initial Windows(TCP初始化訊窗)是一種控制網路流量的機制。在傳送的過程中,如果已傳送了訊窗大小的封包,即表示須接收到對方的ack回應後,才能繼 續傳送,但在某些作業軟體上,訊窗的長度是固定的,所以掃描軟體可利用此種特徵來辨識出作業系統。

ICMP TOS(Type Of Service)判別
ICMP全名為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中文叫「網際網路訊息控制協定」。ICMP基本上是一個錯誤偵測與回報的機制,通常是用來檢驗網路的連線狀態與連線的正確性。常用的ICMP類型說明如右上表所示。

ICMP封包除了可用來確認主機的狀態外,也可利用探測作業系統的種類,探測程式可利用ping程式送出一個icmp echo的請求至要探測的主機上,再由對方主機回應的echo reply封包中的TTL(Time To Live)的欄位值。不同作業系統對於TTL欄位值的設定都不一樣,用來初步判斷主機的作業系統。有興趣的讀者可利用ping指令來觀察Linux系統及 Windows系統回傳封包的TTL欄位:

執行指令「ping <受測主機>」來測試其回應值,即可發現兩種作業系統所回應封包中的TTL值明顯不同。掃描軟體即可利用此種特徵來初步區分作業系統的種類。下圖所示為Linux與Windows作業系統的測試畫面。

▲Windows系統測試畫面。

▲Linux系統測試畫面。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不同的作業系統會設定不同的TTL值,探測軟體即可利用此種特性來初步判別作業系統的種類。

另外一種探測方式是利用管理者不當的設定系統組態而造成的作業系統資訊外洩。利用指令「telnet 」即可能獲知作業系統的資訊,如下圖即可得知該主機的作業系統。

另外,也可利用現成的工具來探測主機的作業系統,例如使用「nmap -O 」來偵測主機的作業系統,如下圖所示。

(更多精采文章詳見網管人第55期)

2011 新一代 CPU及伺服器發展趨勢 (5)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3039&s=5

加強伺服器應用的硬體設計 伺服器的發展,從各種不同應用與需求環境來看,都已經越來越成熟,而現在大家也開始將伺服器的選擇考量,從原本只注意的效能、穩定度與安全性,到現在也開始注意耗電量,是否符合使用需求,以及硬體是否完整發揮效益等各種不同考量。

記憶體
記憶體的容量,也是隨著處理器的發展而進展,例如去年Intel Xeon 5500系列系列最大可支援18 DIMM記憶體插槽,而最大記憶體為144GB,也就是單條DDR3記憶體最大為8GB,而今年發佈的5600系列處理器,最高記憶體可支援288GB, 單條記憶體為16GB,可看出記憶體的發展與處理器是相輔相成的。

網路卡
一般伺服器都內建有GbE等級網路埠,並且搭配整合式網路晶片。不過在資料中心,以及虛擬化等環境,便需要支援更高速的網路介面,以應付大量的資料傳輸。

目前內建的網路介面卡,一般都是10/100 Ethernet,另外還可選擇10 GbE的網路介面卡,加強網路的傳輸速度。加上目前處理器都支援的虛擬化直接存取技術,更讓10 GbE網路卡的傳輸優勢更能發揮。

一般會搭配10GbE的網路卡,都是儲存設備、資料中心或是虛擬化環境等。

資料備份與保護
伺服器的硬碟,依照大小區分,可分為2.5吋與3.5吋兩種,依介面來分則可分為SAS與SATA兩種。一般而言,單顆硬碟相比,3.5吋硬碟容量會比 2.5吋硬碟還要大,但是在相同的機身面板上,可安裝較臺2.5吋硬碟,因此有較多的磁碟陣列方式可選。一般伺服器都有內建可做到RAID 0與RAID 1,適合沒有太多硬碟配置需求的環境使用,另外有許多可選購的磁碟陣列卡,可達到RAID 0/1/5/6/10/50與60等磁碟陣列模式,另外還有些可做到非磁碟陣列模式,也就是每臺硬碟都是獨立的,這是磁碟容量最高的配置,但是卻是資料保 護性最低的。

資料的保護,除了使用磁碟陣列保護既存的資料之外,未存入硬碟的資料也非常重要,因此有些伺服器另外在磁碟陣列卡上加裝記憶體,加大暫存空間的容量,而 且,還加裝一顆電池,提供這張記憶體暫存資料時所需的電力。這樣的組合在伺服器產生問題,例如斷電,或是突然的當機時,可提供磁碟陣列卡記憶體內部的暫存 資料,直到系統回復運作時,可再將這些資料寫入硬碟內。

在傳輸的速度上,SAS會比SATA快,但是近幾年,有一種新型態的儲存裝置可以提供更高速的吞吐能力: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SD)。這種新型態的磁碟,沒有以往傳統硬碟的物理機件,也就是沒有馬達,或是讀寫頭等構造,因此在資料的讀取速度上比傳統硬碟快許多。

固態硬碟對於大量資料讀寫需求的資料庫,可以提供比以往硬碟更高的效率,因此很適合證券或銀行等,有大量卻瑣碎的資料讀寫頻繁的環境。

1+1備援電源供應器新中黑標題
伺服器的運作,一般都是處於長時間運作的狀態,也就是機箱內所有元件都必須能禁得起長期運作的標準,而伺服器內部,運作時溫度最高的除了處理器、硬碟與記憶等元件之外,電源供應器也是必須注意散熱的元件之一。

電源供應器肩負著電壓轉換與穩定電壓的工作,在電力轉換的過程便會產生熱能,因此一般伺服器內的電源供應器,都有獨立的散熱風扇強制冷卻。不過電源供應器 也會有發生故障的狀況,因此便有可1+1備援的電源供應器。這種電源供應器最大的特色,就是可在不停機的狀態下,直接抽出2臺電源供應器之中的其中一臺, 而未卸除的那臺將會持續供應伺服器用電。因此許多機架式伺服器都採用這類設計,確保伺服器可以持續的運作,不過直立式伺服器或工作站,由於機箱的設計與個 人電腦相當,因此一般都還是採用固定式的電源供應器。

熱抽換風扇新中黑標題
要讓長時間運作的伺服器不因溫度太高而產生當機的狀態,就需要風扇來冷卻,不過風扇也有可能在長時間的運作下而故障,因此支援熱抽換的風扇設計也出現在伺服器內部。

雖然僅是強制伺服器機箱內部空氣流動的風扇,但其實這些風扇還連接著許多感應器,可隨溫度調整風扇轉速,或是當機箱開啟時,便會強制高速運轉。

另外,當其中一個風扇故障,停止運轉時,有些伺服器在前方的資訊面板上就會顯示警示燈號,且其他風扇也會提高轉速彌補停止運作的部分。不過,與熱抽換的電源供應器一樣,這類型設計目前僅出現在機架式伺服器上,直立式伺服器或工作站並沒有這類型設計。

CIO 強化伺服器效能與穩定性的配件

記憶體 記憶體的插槽數量,雖然受限於處理器的支援程度,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會因為主機板大小,或是機箱空間不同,而有所限制。


磁碟陣列卡記憶體 許多廠商在磁碟陣列卡上,都可加裝記憶體與記憶體專用的電池,在系統發生狀況時,可將未寫入硬碟的資料暫存在記憶體中,並由電池提供電力保存資料。一般這類記憶體大小為256MB與512MB。


1+1備援電源供應器 可以1+1備援的電源供應器,主要的目的就是確保伺服器可以長時間運作,不會因為電源供應器故障而發生強迫關機的情況,不過目前僅見於機架式伺服器,一般直立式伺服器或工作站並沒有這種設計。


熱抽換風扇 許多機架式伺服器內部的風扇,都是可熱抽換的,而且還與許多感應器連結,可在不同狀態下調整風扇轉速。不過,直立式伺服器並沒有這樣的設計。

2011 新一代 CPU及伺服器發展趨勢 (4)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3039&s=4

新一代主流伺服器類型與技術一覽 伺服器的發展,除了因為各種不同應用與使用環境,而發展出各種不同硬體規格之外,也會因為處理器的變革而隨之改變,例如,Dell與HP的伺服器產品型號,就會隨著每一個新世代的處理器面市,而有所改變。

新一代主流伺服器
伺服器廠商隨著Intel Nehalem Westmere與AMD Opteron Magny-Cours推出,也隨之發表新款伺服器。例如Dell的PowerEdge系列在去年Nehalem 5500系列處理器推出時,Intel平臺的產品就進入10G(第10代)系列。而今年初,他們也因應Nehalem Westmere的更新,而推出了11G的產品。而HP在AMD平臺的產品,也隨著Magny-Cours的6100系列處理器,推出了G7(第七代)的 產品,因此可以看出處理器的更新,也促使伺服器的推陳出新。


採用Nehalem 5500系列的伺服器,最多可支援18組記憶體插槽,容量達144GB,適合用於虛擬化環境。

目前,Intel平臺的伺服器在銷售上,可說是遙遙領先AMD平臺的伺服器數量。若從伺服器廠商的產品線來看,也能看出兩家處理器廠商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

大多數的廠商都有AMD平臺的伺服器產品,但是從產品數量來看,即可知道AMD平臺少於Intel平臺的產品數量。例如,HP採用 AMD平臺的機架式伺服器系列,目前僅有DL 165、DL 385與DL 585等3個系列產品,而且隨著AMD平臺的更新,這3個系列還分別有G5、G6與最新的G7等3種規格,與Intel平臺伺服器的數量相比,明顯較少。 而且在直立式伺服器產品線,不論是Dell或是HP,都是使用Intel平臺的處理器。

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與廠商聯繫以及產品借測的過程中即可得到證實。以往我們在產品借測的過程,或是製作採購特輯的,Intel平臺伺服器的數量就比AMD平臺伺服器多,甚至指定借測AMD平臺的產品時,伺服器廠商也時常無法提供測試設備。

依應用而發展出不同取向的伺服器
伺服器的規格,隨著各種不同需求而有不同的設計取向,例如近來受到重視的虛擬化伺服器,因為在單一實體伺服器內安裝多臺虛擬伺服器,因此需要大量的記憶 體,所以一般以虛擬化為目的的伺服器,主機板上記憶體插槽數量,也都會以處理器可支援的最多插槽數為主,而且有些廠商為了加裝虛擬化管理系統,在主機板上 還會設計記憶卡或USB插槽。因此這類伺服器在主機板規格的設計上,便與一般伺服器規格有所差異。

工作站與網站建置
依照Intel處理器產品線的分類,Xeon 3000系列(3400/3500)系列處理器鎖定的伺服器種類,是僅能安裝一顆處理器的1路伺服器,而AMD的Lisbon 4100系列處理器,也是針對1路與2路伺服器所設計的處理器。


使用Xeon 3400系列處理器的單路伺服器,適合網站建置,直立式伺服器還可加裝繪圖卡當工作站使用。

在市面上使用1路架構的的伺服器,一般常見於1U機架式與直立式伺服器。

1路機架式伺服器很適合用於網站建置,因為網站應用程式一般都沒有太高的運算需求,而且網路流量如果增加,因為1U的體積較小,需要增加應用服務,或是擴充時,都可將伺服器堆疊起來,快速架設、部署。

而直立式伺服器,通常都習慣稱為工作站。這類伺服器與一般網站、資料庫或是虛擬化等伺服器應用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所提供的是高速的繪圖運算,而不是處理器 的高效能運算。因此可加裝繪圖卡便是這類伺服器的首要考量。因此這類型設備的機身大小一般都無法壓縮至1U或2U的高度,至少都有4U或5U的高度,也因 此這類型設備許多都改用直立式設計,看起來與一般個人電腦主機差不多。

另一方面,由於繪圖卡(GPU)的運算能力,尤其是浮點運算的速度越來越快,除了可以高速繪圖運算之外,也可提供系統額外的運算效能。使用繪圖卡加強運算 的應用,目前已經有所謂的通用運算型GPU(General Purpose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GPU)架構出現,這類型應用就是將一般運算工作,轉換為GPU的計算方式,藉由繪圖晶片內大量的運算核心協助計算,借此提高整體的運算效 能。

而且目前市面上,許多繪圖卡也都可串接,藉由兩張繪圖卡協同運算提高系統的繪圖能力,這樣的應用同樣可套用在GPGPU的架構之中,因此加裝1張或是多張 繪圖卡的系統,只要軟體支援,他們的運算效能便會提升許多。繪圖卡的擴充方式都是透過PCI-E介面加裝,只要空間許可,便可加裝更多的繪圖卡。

資料庫與虛擬化
資料庫伺服器在使用上,由於需要高速的運算,並且會使用大量的暫存資訊,因此處理器的快取記憶體便十分受到重視,而每顆處理器內建的快取記憶體又十分有 限,因此採用多路伺服器的架構,就會是資料庫伺服器的絕佳選擇。例如Intel Xeon 2路的5600系列與4路的7500系列處理器,或是AMD的同時支援2路與4路的Opteron 6100系列,都很適合這類伺服器的應用。

另外,由於儲存重要資料的資料庫需要備份,以防硬碟損壞,或是資料的遺失,因此磁碟陣列也是這類型伺服器的基本配備。

因此針對資料庫應用的伺服器在外觀上,與其他伺服器最大的差別,在於硬碟的數量明顯多於其他種類伺服器。一般而言,1U尺寸的伺服器,最多可安裝4臺 3.5吋SATA或是SAS硬碟,若搭配的是2.5吋硬碟,最多可安裝8臺硬碟。隨著機身尺寸增加,可安裝的硬碟數量也隨之增加,有的甚至將光碟機的空間 取消,以便多放一臺硬碟。

由於這類型伺服器的硬碟數量非常多,而且目的是資料的備份與保護,因此這類型伺服器一般都會內建磁碟陣列卡,或是另外加裝可以提供較多磁碟陣列模式的磁碟陣列卡。

在虛擬化伺服器環境需求上,主要考量就是需要大量記憶體,提供多臺虛擬環境使用,因此這類處理器可支援的記憶體容量非常驚人。例如Intel Xeon 5500系列處理器,就支援一臺2路伺服器最高144GB的記憶體,而5600系列則將記憶體總數提升一倍,達到288GB。而AMD Opteron所支援的記憶體,每顆處理器可支援最多12 DIMM,而2路即可裝24 DIMM,記憶體的擴充性非常明顯。

而且,以往虛擬機器在存取實體環境如網路資訊時,須透過很多層的傳輸,例如虛擬環境的驅動程式、VMM(Virtual Machine Manager),以及虛擬設備模擬器(Virtual Device Emulation)等,才能讓虛擬環境可讀取,或傳送到實體環境的設備中,這對於大量資料傳輸的伺服器來說,都會耗費不少效能在這過程,因此透過處理器 對虛擬環境的直接存取支援便能節省不少效能。

新一代的伺服器處理器,都有支援虛擬環境直接存取實體環境裝置的設計,例如Intel的VT與AMD的AMD-V技術,都是為了讓虛擬環境可以直接存取實體設備,減少效能的耗費,加強虛擬化的整體效能。

高密度運算
以往的高密度運算環境,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刀鋒伺服器,不過刀鋒伺服器售價不僅不便宜,而且許多情況並不一定需要如此多的伺服器架構,因此近年也有許多廠商在1U機身內容納2臺,或是在2U機身內置入4臺伺服器,在單一機箱中容納更多實體伺服器。

一般高密度運算的伺服器都使用1路或2路架構,而且還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耗電量並且節省空間。

這類伺服器有一些共同特色,例如共用的電源供應器與散熱風扇,而且記憶體插槽數量與容量都不多。由於這類型伺服器的特色,就是在原本單一伺服器的機箱內容 納更多臺實體伺服器,因此每臺伺服器可用的機身空間有限,可安裝的記憶體與擴充介面等都有限,因此這類伺服器的PCI-E與USB等擴充介面都很少。

另外,這類伺服器也很適合用於虛擬化環境,由於這種密集的機箱設計,雖然擴充機能受限,但是記憶體插槽卻可使用更緊湊的排列,而無損最高記憶體容量,而且 共用的電源供應器與散熱模組,對強調節能,且集中管理的大量伺服器環境來說,除了虛擬化之外,使用高密度設備也是節省耗電量與空間的方法之一。

目前在市面上,還有另一種高密度伺服器的設計,在空間的使用率上更為緊湊,例如Dell XS11-VX8專用伺服器,它與一般高密度伺服器不一樣的地方,在於2U的機箱內可容納12臺伺服器模組,每個模組都擁有1臺硬碟、一個記憶體插槽與一 顆處理器,另外還有2個網路埠,因此功能也是相當完整。由於這類型伺服器的運算效能不是很高,因此是針對網站應用環境所設計,而如此高密度,且大量的伺服 器,主要是給主機代管業者所使用。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密度伺服器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不論是虛擬化環境或是網站架設等,都可使用高密度伺服器建置。

CIO 3種高密度伺服器機箱
隨著虛擬化應用越來越普及,伺服器透過這種方式整併,已是大勢所趨。另外還有一種可將多臺伺服器整合在同一個機箱內的做法,就是利用高密度伺服器,這類型 設備較早出現的便是刀鋒伺服器,近年還有多主機板與今年Dell推出的機房專用伺服器。高密度與虛擬化的目的相似,企圖節省多臺實體伺服器所占用的空間, 同時還可降低耗電量。


特製型多主機板伺服器 Dell XS11-VX8


一般型多主機板伺服器 Dell PowerEdge C6100


刀鋒伺服器 Dell PowerEdge M1100(機箱)+M710(刀鋒伺服器)

2011 新一代 CPU及伺服器發展趨勢 (3)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3039&s=3

直接溝通架構(Direct Connect Architecture)
在AMD的Istanbul架構中,多路伺服器之間的連結,是採用AMD的直接溝通架構1.0,可讓處理器之間直接溝通,且可以降低記憶體與處理器的 I/O延遲,並加速這些元件之間的傳輸速度。不過以4路處理器來看,採用1.0的直接溝通架構時,每顆處理器都只能與相連的另外2個處理器做溝通。因此, 今年AMD更新的直接溝通架構2.0,讓所有處理器之間都可做溝通,也就是說,4路伺服器內部的每顆處理器,都可與另外3個處理器直接做溝通。而 且,1.0的直接溝通架構最多僅能支援6核心處理器,而2.0則可支援到16核心。

而且,新一代的直接溝通架構還加強了處理器之間的傳輸速度,從原本的,4.8GT/s增進到6.4GT/s;在記憶體方面,每顆處理器可支援的記憶體插槽 數量,從1.0的8 DIMM增加到12 DIMM,並且首度支援了DDR3記憶體,同時支援UDIMM與RDIMM,在記憶體搭配的選擇上更豐富。

在多路伺服器的架構上,Intel的7500系列處理器擴展性也有改善,從可以2顆處理器串接,共用32組記憶體插槽,組成一個2路模組,並且可持續擴展處理器數量到最多256顆7500系列處理器。這樣的擴充模式可透過多顆處理器來分擔運算負荷,加速整體運算效能。


新增指令集
指令集,就是將原本需要透過多行軟體指令解碼的動作,改由硬體解碼。而AMD的Interlagos所採用的Bulldozer架構,將會相容於目前 Intel處理器已經支援的指令集,例如SSE4.1、SSE4.2、AES與CLMUL等,而且也把SSE5的指令集內建在其中,不過他們將這個指令集 拆為XOP、FMA4與CVT16等3個指令集,並且相容於Intel的AVX指令集。

在Intel方面,Xeon系列全部處理器都支援MMX、SSE、SSE2等指令集,以及Intel進階加密標準新指令(AES-NI),這個指令集之中 包含7種新的指令,加速資料的加密與解密,讓資料在存入時就以加密的形式儲存,確保資料的安全性。另外,在下一代的Sandy Bridge系列中,還會新增針對密集浮點運算所制定的指令集:先進向量擴充指令集(AVX)。

由以上這些功能,我們可以看出,結合超執行緒與Turbo Boost超頻的技術,讓Intel處理器在面對不同的運算資料時,都可切換適當的模式,加速這些序列運算,或是平行運算等不同運算模式。另外,在加上越 來越多的指令集內建在其中,讓許多常見的運算功能都能夠透過指令集運算,讓處理器核心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在瑣碎的運算中。



越來越聰明,與計算能力越來越強的處理器

將來的處理器,勢必在效能上會越來越強,問題在於,AMD與Intel要如何達到這樣的目標?

目前,我們可以看出AMD持續的朝實體核心的數目發展,因為他們認為實體核心的運算效能,比虛擬化的執行緒更佳,因此在處理器的發展上,持續增加實體核心 數量,並且加強多路伺服器處理器之間的溝通,讓處理器在各自擁有多核心的同時,還可共享資源,讓多處理器架構的系統在運作效能上,就像是一個擁有數十個核 心的處理器一般。

另外,在個人端的處理器,他們也開始結合繪圖晶片驚人的平行運算效能,將平行運算的內容傳送給繪圖晶片(GPU),並透過可程式控制GPU內部的多個平行 運算核心及記憶體,用來處理非圖形的平行運算,所組成的新組態:通用型GPU(General Purpose GPU,GPGPU),讓原本針對圖形運算的繪圖晶片開始分擔處理器的運算,甚至更進一步的把繪圖晶片整合在處理器內部,變成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APU),也就是說,將來的APU內部,將包含一個運算核心、一個可程式化向量運算引擎、記憶體控制器、I/O控制器、視訊解碼器以及匯流排介 面等多種功能與控制器。

雖然,目前這樣的處理器僅出現在個人端,不過我們可以預見伺服器的處理器也將會整合這樣的設計,針對不同的運算內容,使用針對純量的運算核心,或是使用向量的繪圖核心作不同的運算,藉此提高整體的運算效能。

而Intel方面,將持續發展超執行緒與Turbo Boost,兩種針對平行運算與序列運算的技術。

雖然兩家處理器廠商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提供更高的運算速度與效能,但是Intel發展的方向與AMD卻不大一樣,因為他們的方式,是讓處理器能自動選擇與切換運算模式。

以當前Intel的Xeon處理器而言,內建了針對序列運算而提升時脈速度的Turbo Boost,以及平行運算的超執行緒技術,讓Intel的處理器在面對各種資料類型時,都能切換運算模式,加速各種運算的速度,讓系統的效能提升。另外, 日益增進的製程技術加上省電技術,讓處理器可減少耗電量,或是在相同耗電量提供更佳的運算效能。

就像今年Intel推出的32奈米Xeon Westmere 5600系列處理器,除了部分產品核心增加為6核心之外,其他同系列處理器雖然核心與執行緒的數量,與前一代的Xeon 5500系列一樣,維持在4核心8執行緒,但是時脈速度略微提高,讓處理器在相同的耗電量之下,擁有更高的運算速度。

2011 新一代 CPU及伺服器發展趨勢 (2)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3039&s=2

2011 x64處理器技術發展趨勢
處理器技術的進展已成為當代個人電腦與伺服器發展的重大關鍵,隨著x64架構、多核心處理器的普及,以及製程的持續改良,以伺服器平臺的選擇來說,不論從效能、省電、價格等觀點來採購時,都比過去有更多的選擇。

提升製程技術,選擇更多
2009年時,AMD在單路、2路與4路伺服器市場上,發布了代號為的Suzuka與Istanbul Opteron處理器。其中,Suzuka是針對1路,而Istanbul則是針對2路與4路伺服器。

Istanbul是從上一代的Shanghai改進而來,最主要差異在於從4核心增加為6核心;處理器型號從2路的2300改為2400,4路的8300 改為8400。在其他方面,它們都同樣採用45奈米製程,平均處理器功耗(ACP)同樣使用Socket F(1207腳位)插槽,L3快取記憶一樣是每個核心6MB,並且延續了處理器直接連結架構(Direct Connect Architecture)。

而針對單路伺服器,型號為1300的Suzuka處理器,與Istanbul同樣是45奈米製程、內建6MB的L3快取記憶體與75瓦ACP,不過核心數只有4核心,且使用Socket AM2+的處理器插槽。

而目前AMD最新的伺服器處理器,將原本Suzuka與Istanbul改為Lisbon的4100系列,以及Magny-Cours的6100系列處理器。

Lisbon是針對1路與2路伺服器所推出的處理器,與前一代的Suzuka及Istanbul一樣,都是45奈米製程,不過核心數可分為4核心與6核心 兩種,每核心內建6MB L3快取記憶體,支援雙通道的UDIMM與RDIMM DDR3記憶體,Socket改為新的C32處理器插槽。而Magny-Cours則是內建8核或12核心,針對2路與4路伺服器的處理器,除了擁有大量 的核心數目之外,這系列處理器還支援目前最多的記憶體4通道,並改用G34處理器插槽。

在2011年,AMD將推出下一代新處理器,代號分別是12核與16核的Interlagos,以及6核與8核心的Valencia。這兩個系列都採用 AMD新的Bulldozer架構,透過執行緒的增加,強化處理器運算速度,且L3快取記憶體增加為12MB,且Interlagos將延續使用與 Magny-Cours相同的主機板平臺:Maranello;而Valencia則與Lisbon同樣採用San Marino的主機板平臺。

從Istanbul到Magny-Cours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處理器的核心數目增加之外,製程技術也不斷加強,從45奈米提升到32奈米,而且在下一代的處理器中,還採用新的Bulldozer架構,在AMD的處理器中,首次加入了多執行緒強化處理器運算速度。

而Intel在今年初發布了採用32奈米製程,名為Westmere系列的處理器,同樣承襲Nehalem的主要架構。

由於製程技術的提升,讓相同大小的晶片內可置入更多的處理器核心,因此Westmere系列中,就有6核心的處理器,例如Xeon W3680、E5650與X5680等。而且這系列處理器內建的快取記憶體,比前一代Nehalem內建的8MB L3還多,增加到12MB的L3快取記憶體,並且全面支援DDR3記憶體,最高可支援的記憶體總數,則是比前一代多出一倍,高達288GB記憶體。

受到製程技術提升的影響,我們還可看到另一個關鍵的改進,那就是耗電量。我們以Intel 45奈米製程的5500系列,與32奈米製程的5600系列的規格相比,就可看出新一代的製程技術帶來的節電效果。

去年製作伺服器採購特輯時,所測試的Xeon E5520處理器,與今年新一代的E5620相比,雖然兩個處理器的熱設計功耗(TDP)都是80瓦,且核心與執行緒數量如出一轍,但是E5620的時脈 比E5520高出一些,而且如前面所說加強的技術,以及新增的功能,都讓相同熱功耗設計的處理器,呈現完全不同的效能。因此新的製程技術,讓處理器在相同 的耗電量下,可達到更高的效能。

不過AMD今年仍使用45奈米製程,預計明年的Interlagos與Valencia將會使用32奈米製程。




以多核心及執行緒提升運算效能
觀察近來AMD處理器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AMD與Intel的處理器,多工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例如,Intel發展的多執行緒架構(Hyper- Threading),在一顆處理器內擁有4核、或是最新的Xeon 5600系列的6核心,其中每個核心都有2個執行緒,也就是每顆處理器都有8個或12個執行緒;而AMD的Opteron則是朝實體核心數量發展,例如目 前研發代號為Magny-Cours的6100系列處理器,就內建實體6核心,而針對1路伺服器的4100系列處理器,則內建有4個實體核心。而且,在下 一代的Valencia與Magny-Cours,則讓核心數增加到6至8核心,以及8至12核心。

AMD不斷的在處理器內增加更多的核心,原因是它們認為實體核心的運算效能,會比使用虛擬的執行緒的運算效能更佳。

不過他們在2011年即將發表的Bulldozer架構處理器,在增加核心數的同時,還結合了2個實體核心,讓平行運算的過程中,可使用兩個實體核心共同運算,而且它們的L2與L3快取記憶體也是共享,讓平行運算架構可用兩個核心運算。

依照Intel的標準來看,包含2個核心的Bulldozer只能算是擁有雙執行緒的單核心處理器,例如內建16核心的Interlagos處理器,對Intel來說,就是8核心、16執行緒的處理器。

每個Bulldozer除了擁有2個核心所組成,可共同運算的雙執行緒模組之外,還因為每個核心都擁有由4條管線(Pipeline)所組成的整數運算單 元,因此Bulldozer中,都有2個由4條管線所組成的整數運算單元,另外還有2個128位元,可合併為256位元的浮點運算單元。再加上共用的L2 快取記憶體,因此Bulldozer之中的每個整數運算單元會被當作一個物理核心,就如同Intel的超執行緒一般。

在Intel方面,雖然使用了超執行緒的技術,但是在實體核心數目的發展也沒有停下腳步,在去年推出新一代的Nehalem架構處理器,採用45奈米製程,並且依照單路、2路與4路伺服器等不同市場,分別推出3500、5500與7500系列處理器。

而在今年初,Intel又進一步推出新一代的3600與5600系列,採用32奈米的製程技術,將原本5500系列內建的核心數目,增加到6核心,執行緒也增加為24執行緒。

並且延續或增進上一代Nehalem系列中的多種規格與技術,例如5500系列支援記憶體總數為144GB,而Westmere的5600系列則增加一 倍,達到288GB;另外還加大了L3快取記憶體,從8MB提升到12MB。而之前每個處理器中內建的Intel超執行緒(Hyper- Threading)與Turbo Boost超頻技術等,也是一樣都不少。

超執行緒技術,只要應用程式有支援,就可讓單一處理器核心使用類似虛擬化的方式,讓處理器同時執行多個平行運算工作。

另一個超頻技術Turbo Boost與超執行緒的平行運算不一樣的地方,在於Turbo Boost是針對無法同時運算的序列運算。它的加速運算方法,是降低4核心處理器之中的兩個核心時脈,也就是降低它們的電壓,將另外兩個核心電壓與時脈加 高,藉由時脈速度的提高,加速序列運算的速度。而且在增加時脈的時候,Intel的處理器還會主動偵測目前電壓與時脈速度,並且評估是否可以讓時脈速度再 往上提升,或是應減慢時脈以保護處理器。
藉由這種自動切換運算需求的超執行緒與Turbo Boost技術,Intel的目的就是讓處理器,變的更加聰明,會因應需求而切換功能。

2011 新一代 CPU及伺服器發展趨勢 (1)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3039
文/林柏凱 2010-08-30

我們將回顧2009年以來,Intel和AMD兩家處理器廠商的技術發展,以及預告2011年新世代處理器部分規格,讓你了解處理器對伺服器發展的影響

Intel在今年第一季推出32奈米製程的Westmere系列Xeon處理器,而AMD也即將在明年推出32奈米製程的Interlagos與Valencia系列Opteron處理器。他們在改善製程的同時,除了增加核心數,也加入眾多改善處理器效能的規格。

我們將回顧2009年以來,兩家處理器廠商的技術發展,以及預告2011年新世代處理器部分規格,讓你了解處理器對伺服器發展的影響。


2011 x64處理器技術發展趨勢 (1)
x64架構處理器隨著製程技術,以及核心架構的改進,讓伺服器的整體效能也明顯提升,並針對不同的運算模式與應用環境,提供更多最佳化的運算與使用效能模式

2011 x64處理器技術發展趨勢(2)
指令集,就是將原本需要透過多行軟體指令解碼的動作,改由硬體解碼。而AMD的Interlagos所採用的Bulldozer架構,將會相容於目前Intel處理器已經支援的指令集

新一代主流伺服器類型與技術一覽
伺服器的發展隨著處理器演進而逐代改良,而處理器也針對不同的應用趨勢加強設計,例如支援更多的記憶體,或是讓虛擬環境直接存取實體設備等,讓各種類型伺服器越來越符合使用需求

加強伺服器應用的硬體設計
伺服器會隨著處理器發展而有所改進之外,也會因應各種使用環境,讓機構或是元件設計,因為特定的應用而有特殊的發展

Turbo Boost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3039&s=2

Intel超頻技術Turbo Boost與超執行緒的平行運算不一樣的地方,在於Turbo Boost是針對無法同時運算的序列運算。它的加速運算方法,是降低4核心處理器之中的兩個核心時脈,也就是降低它們的電壓,將另外兩個核心電壓與時脈加 高,藉由時脈速度的提高,加速序列運算的速度。而且在增加時脈的時候,Intel的處理器還會主動偵測目前電壓與時脈速度,並且評估是否可以讓時脈速度再 往上提升,或是應減慢時脈以保護處理器。

藉由這種自動切換運算需求的超執行緒與Turbo Boost技術,Intel的目的就是讓處理器,變的更加聰明,會因應需求而切換功能。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英特爾、AMD 要重塑 PC 晶片

http://www.zdnet.com.tw/news/hardware/0,2000085676,20147260,00.htm

英特爾與超微(AMD)的競賽再度起跑。這一次不是要讓PC更快,而是具備更多樣的功能。

這兩大PC晶片業宿敵似乎已有一項共識:中央處理器(CPU)與繪圖處理器(GPU)需要整合成一個處理器。但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兩家公司仍自行其道。

為何要結合這兩種晶片?簡單的說,就是省電。Insight 64主任分析師Nathan Brookwood特別在為AMD執筆的白皮書中提到這一點,而基本上,英特爾也適用。

CPU和GPU分別針對不同種類的運算。CPU可處理多種任務,而GPU則是在某些類型的運算上特別快。未來的混種晶片能在你的影像庫內找到內含特定臉孔或地方的照片和影片,或在你燈入時辨識你的面容。 換句話說,結合兩種特性的晶片更聰明,處理效能也更強。

問題當然是,哪一家公司可以先在2011年勝出?AMD宣稱,由於該公司本身也是GPU供應商(透過其ATI部門),因此其產品更具前瞻性。AMD Fusion行銷經理John Taylor表示:「英特爾可以理解的較偏向CPU,那是他們的觀點。我們是繪圖晶片供應商,我們結合世界級的GPU技術到新型態的設計內。我們將消費者筆電內的GPU視為一個非常有效的計算引擎,同時具備美好的2D和3D繪圖功能。」他認為,英特爾只是在其CPU內「點綴」一點低階的繪圖功能。

毫無意外,英特爾相信自己最先進的製造技術,可以更快在單一晶片內整合更多功能。以Atom為例,該產品已包含兩個處理核心和繪圖功能。英特爾也率先在今年稍早啟用32奈米製造技術(AMD的製造夥伴Globalfoundries,最快要到2011年才能進入32奈米),即將推出的32奈米Sandy Bridge架構,即是這項努力的成果。英特爾資深夥伴Mark Bohr說:「Sandy Bridge在同一晶片上,結合多處理核心與繪圖電路。我們身為聚集裝置製造商的事實, 讓我們能對所有細節部位進行內部最佳化,比其他對手更快推出最尖端的產品。」

以下是未來6至12個月左右,AMD和英特爾計畫推出的筆電晶片技術。當然,最後的勝負仍將由消費者決定。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靈貓六國 全球經濟新星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到目前為止,媒體對新興市場投資表現的注意力,主要仍集中在金磚四國(BRIC)上。但近來在滙豐(HSBC)執行長紀勤(Michael Geoghegan)加持下,「靈貓六國」(CIVETS)被視為可能是全球經濟接下來十年最耀眼的一群。

高盛2001年發明「金磚四國」一詞,後來又提出由11個小型新興經濟體組成的「新鑽11國」(Next 11),認為它們是未來幾年最可能挑戰已開發經濟體成長水準的新興經濟體。

到了2009年底,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全球預測主任沃德(Robert Ward)擷取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與南非這六個新興潛力國英文國名的字首,結合成「靈貓六國」這個新名詞。

EIU研究顯示,這六國未來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年成長率將達4.5%,雖仍不及金磚四國的4.9%,但遠高於七大工業國(G7)的1.8%左右。

HSBC執行長紀勤4月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靈貓六國個個前途無量,「每一國都有大量、年輕且不斷成長的人口,都有多元且充滿活力的經濟,而且政治都相對穩定。」該公司也鎖定新興市場為帶動成長的目標。

靈貓六國中人口最多的是印尼,約有2.4億人,最少的南非也有4,600萬人。這些國家的青壯年人口比率都相當高,每一國的經濟也相當多元,除了埃及外並未過度倚賴商品出口。經濟學人的研究顯示,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看起來也都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從經常帳來看,除了越南外,其他五國的經常帳赤字都不會太高。這幾國的財政赤字,在全球金融危機後也和其他國家一樣增加,但除埃及外,其他國家的公共債務水準依然在合理的低水準。而埃及經濟成長快速,加上年輕人口多,預料很快就能削減債務。

靈貓六國也幾乎毫髮無傷地躲過全球信用危機,儘管土耳其因為對西方市場貿易曝險較高而受打擊,但整體經濟所受到的影響有限,而且過去一年半來已強勁復甦。這六個後起之秀目前或許還無法直接挑戰四個金磚老大哥,但他們未來幾年在帶動全球成長上勢必會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2010/08/25 經濟日報】

打坐改善大腦結構和功能 漸成主流療法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8/19/n3000343.htm

【大紀元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黎芬、李曉宇綜合報導)即將發表在下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東方文化中的打坐可改變腦部神經傳導路徑。

這項由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與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合作研究表明,這種打坐練習能協助腦部控制行為,使人更加能夠自律,減少焦慮。

東方文化中並不陌生的打坐,在西方國家已成為熱門的研究課題。一些西方科學家不僅個人親自參與打坐,許多研究室更試圖以科學儀器的精密測驗來推出邏輯上的答案。近年來,科學家陸續發現打坐確實能影響腦部功能。

如今打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2007年美國政府一份調查發現,美國打坐人口超過2,000萬。越來越多的醫學中心開始教導病患打坐冥想以減輕疼痛和壓力,古老而神秘的打坐正漸漸成為主流療法。

打坐有助腦部控制行為與情緒

俄勒岡大學與大連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用IBMT打坐法或調節法(即Integrativebody-mind training,IBMT)測試了45名受試者,其中約半數修習打坐法,控制組則接受放鬆訓練。結果發現,採用修習IBMT打坐法11個小時之後,似有助腦部控制行為與情緒。

造影掃瞄檢查顯示,修習打坐的受測者比起控制組,前扣帶皮質連結比較多。前扣帶皮質主司行為與情緒反應。

本研究主要作者俄勒岡大學的波斯納(Michael Posner)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發現重點在於大腦網絡中有關自律的部份,進行結構性改變的能力。因為修習IBMT而改變最大的是神經傳導路徑。之前已經有研究證明神經傳導路徑,與每個人控制衝突的能力差異有關。」

前扣帶皮質活性化不足也與注意力不集中、失憶、憂鬱、精神分裂症以及許多其它失調症狀有關。研究人員還表示,比起控制組的學生,受測組也顯示焦慮程度、憂鬱、憤怒與疲倦的程度較低。

打坐讓人思維更敏捷

實際上打坐和冥想等東方文化中的修行方法早就受到西方科學界的關注,不少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各類研究。

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的神經學科學家理查.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與同事研究了打坐對人類注意力及感官靈敏度的影響。

在腦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在看東西時常會遺漏某些細節。例如,當兩張圖片相隔半秒鐘在螢幕上顯示時,人往往看不到第二張圖。

研究中,17名志願者學習打坐,每天練習10至12個小時。3個月後,研究員讓他們注意電腦螢幕上顯示的數字,這些數字夾在英文字母之間,偶爾顯示在螢幕上。同時,這些志願者的腦部活動會被電極記載下來。

試驗結果顯示:與其他人相比,這些志願者往往能夠注意到別人看不到的第二個數字。戴維森表示:「在過去,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某些腦部能力是固定的,但我們發現打坐可以使這些能力發生改變。精神鍛練能夠改善智力。」

打坐比睡眠更能使人精力充沛

很多習練過打坐的人都說,他們精力充沛,有的表示只需要短暫的睡眠即可。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奧哈拉(Bruce O'Hara)與同事,採用「心理動作警覺作業(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一種公認的測試睡眠缺乏對人思考敏銳度的影響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盯著計算機屏幕,只要看到一個影像出現就馬上按鈕。一般情況下,人們會在 200-300毫秒內反應,但是一個睡眠缺乏的人則會花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時根本就沒意識到影像的出現。

奧哈拉等讓10個較為疲憊的受試 者分別在經過40分鐘的睡覺、打坐、閱讀或者聊天後做以上的測試。令研究人員震驚的是,儘管所有的受試者都從來沒有習練過冥想打坐,但經過40分鐘打坐, 他們馬上就有卓越的表演;而40分鐘的小睡後,受試者則需至少1小時後才能從朦朧中清醒過來,做出較好的表現;閱讀或者聊天對恢復精力沒任何幫助。奧哈拉說,在冥想打坐40分鐘後受試者每個部份的測驗表現都得到了改善。在受試者一個晚上沒有睡覺的情況下,打坐帶來的效果尤其驚人。

打坐帶來快樂

2002 年,美國威斯康新大學腦部造影與行為科學實驗室開展了一項「快樂與打坐」研究,旨在瞭解修行對人的影響以及受過修行訓練的人大腦活動與一般人有何不同。這項研究的監測數據表明,修行人的大腦中與快樂相關的神經元活動比一般人活躍很多倍,受測試者在禪定中大腦快樂區域的神經元活動指數是平常人的七倍以上,受試者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時代》週刊競相報導了這項研究結果。

科學人員也發現在大腦的一些區域,例如樂觀、自制等,修煉者的測驗結果也與一般人十分不同。

改變大腦結構

因為打坐在調整神經系統功能方面的特殊作用,很多科學家開始探討其中的機制。藉助先進的大腦掃瞄技術,科學家已經證明,打坐能直接影響大腦的功能與構造。以腦部掃瞄研究長期打坐的人,對照另一組從未打坐者,發現長期打坐的人其大腦中主宰專注力、身體內部感覺敏銳度的區域增厚了。

理查.戴維森(Richard Davidson)說,他的研究發現,即使是打坐新手,其大腦中對人類有益的區域也有更多的活躍化作用。這些區域越活躍,身體對流感疫苗的抗體反應更大,更能增強疫苗的保護作用。

無獨有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也發現,打坐的人大腦中負責注意力與調節情緒的部份,其容積較大,而且大腦灰白質較多,可以提高智力功能。此外,大腦皮質有一塊區域會隨著年紀老邁而自然變稀薄,而打坐可以減緩變化的速度。

漸成主流療法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打坐的確可以緩解疼痛、改善專注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血壓、抑制焦慮和失眠,甚至可能有助於防止抑鬱症。

35歲的俄亥俄州眾議員提姆瑞安每天離家前至少打坐45分鐘,因為國會山莊喧騰的議事讓他非得養精蓄銳才能泰然自若地應對。他表示,打坐幫助他維持思緒清明,注意力更集中,使他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聽眾,並能迅速作出具洞察力的分析。

他說:「我比過去更醒覺,也更享受我的生活。」

打坐曾經被視為是一個深奧、神秘的追求,而如今在美國社會已成為主流。根據2007年美國政府一份調查發現,美國打坐人口超過2,000萬,也就是每11人中就有一人在過去有打坐的經驗。

越來越多的醫學中心開始教導病患打坐冥想以減輕疼痛和壓力。各式的打坐冥想課程有二百多種,多數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心像、一個聲音或者自己的呼吸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這種做法的確起作用。

一些基金會也與學校合作,提供課程讓學生在校園練習打坐。加州托盧卡湖小學的老師說,教兒童打坐可使他們安定下來,同時能夠延長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增加專注、增進記憶力。

有分析指出,社會對打坐的接受,促使科學界加快研究打坐的好處。古老而神秘的打坐正漸漸成為主流療法。 (http://www.dajiyuan.com)
美東時間: 2010-08-19 09:43:46 AM 【萬年曆】

雙氧水清創癒合慢 已落伍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2010.08.11

不小心受傷,許多人處理創傷的方式,都先用雙氧水、優碘消毒傷口,再上藥、敷紗布。專家表示,正確作法應用生理食鹽水或清水沖洗傷處,輕輕擦拭後,敷上人工皮親水敷料,再觀察傷口癒合情況。

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長楊台鴻說,傳統創傷處理法是乾式療法,醫護人員還叮嚀保持傷口乾燥;結果每每撕紗布時,讓傷口再裂一次,影響癒合,也容易結疤。

楊台鴻昨天率台大團隊,到新竹市教導校長與校護新的「濕潤療法」,多數人反應是:「怎差這麼多!」楊台鴻說,濕潤療法是20世紀就有的觀念,但一直未成主流,這幾年國外開始接受,希望能全台推廣。

他說,乾式療法整個過程,不利傷口癒合,且易留疤;多數人用雙氧水,看到冒白泡,心裡想「正在殺菌」,其實也把正常細胞破壞掉,擦優碘結果也一樣,反而影響癒合速度。

他說,根據國內外臨床觀察,傷口滲出液是癒合過程需要的,創面保持乾燥未必正確,乾燥結痂,愈不利傷口癒合。

他提出「沖、擦、敷、看」四部曲,創面以生理食鹽水或乾淨的水,先沖洗傷口,然後以衛生紙以沾點方式擦拭,切忌來回在傷口上用力擦,會破壞傷口,然後敷上人工皮親水敷料,再慢慢觀察傷口癒合狀況。

台大醫院護理師黃宛榛說,人工皮親水敷料像OK繃,可黏貼在傷口上,它能吸收創面的滲出液,保持濕潤並凝膠化,更換時,也不沾黏、破壞傷口,由於能保溼防水,相對促進細胞移動與分裂增生。

楊台鴻強調,傷口處理不當,小至留疤,大到感染,正確處理很重要。

膝關節退化有救了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81500058,00.html

 最新研究發現,只要清除關節內引起發炎物質,刺激軟骨再生,即可逆轉惡化

 「膝關節已經退化了,先以藥物止痛,少用點,做做復健。真的沒辦法了,再換關人工關節。」老師這麼教,醫師們也都這樣做,但真無法阻止膝關節退化嗎?

 慈濟醫院結合中正大學、陽明大學與義守大學研究團隊,最近有了令人振奮的新發現。傳統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是給患者止痛藥應急,等關節磨損到一定程度再置換人工關節。新發現是,只要清除關節內引起發炎的物質,刺激關節軟骨再生,即可逆轉關節炎惡化。

 內側褶襞 膝關節神祕殺手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說,膝關節內側有一個構造「內側褶襞」,就像膝關節的「神祕殺手」,曾受傷、因工作需要重複彎曲或需要蹲、爬樓梯等,而造成關節重複發炎,內側褶襞就會越來越硬,磨損骨頭。

 被內側褶襞磨下的「軟骨碎片」會掉到關節中,就像眼睛進砂,碎片不斷摩擦導致軟骨壞死。發炎組織並同時釋放出有害化學物質,使關節軟骨逐漸崩解,就是關節繼續退化的原因。

 呂紹睿指出,內側褶襞在20多歲時相當平滑,呈薄、半透明狀;3、40歲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50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懷性逐年增加。

 軟骨再生促進術 逆轉退化

 發現致病機轉後,呂紹睿發展出「膝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以關節鏡及電動抽吸刀片,清除褶襞及發炎組織,就像關節大掃除,再微調軟骨間的鬆緊度,患者採半身麻醉,只要住院一、兩晚,即可快速恢復行動。術後輔以促進軟骨再生療程,進而逆轉膝關節退化的病程。

 研究團隊追蹤以此新模式治療的病患,第1、2期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成功率高達80%-90%,即使最嚴重的第4期也有60%成功率,不必換人工關節。

 逾6成治癒 免換人工關節

 曾擔任藥師的謝女士酷愛打網球與園藝活動,運動量過度,造成兩腳膝蓋嚴重受傷,被診斷為第3期退化性膝關節炎,一走就疼痛難耐。她不想換人工關節,選擇手術清除游離軟骨,使軟骨再生。術後迄今不到1年,已能快樂打網球、從事喜愛的園藝工作。

 呂紹睿指出,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軟骨長期磨損下導致損傷,退化性膝關節好發於4、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典型症狀是疼痛,早上起床覺得僵硬,行走有異聲,急性期會有腫脹積水或外觀變形。

 骨科門診中,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因骨骼肌肉問題求醫,其中退化性膝關節炎占2/3,目前醫界治療主要著重在輕度及中度病患,以物理治療或藥物保守療法來減輕疼痛。

 苗栗弘大醫院院長劉有漢指出,內側皺襞引發的連鎖反應確實會造成病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惡化,這項新技術讓患者在藥物、物理治療、到換人工膝關節前,有更好的治療選擇。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Linux的異地備份(2)

http://indeepnight.blogspot.com/2007/06/linuxoffsite-backup2.html?showComment=1181579076037
2007年6月9日星期六 撰文者: Indeepnight 於 上午11:34 Share/Bookmark

筆者在前一篇寫了有關於rsync的應用,這一篇則是要利用ssh的公鑰來達成免輸入密碼的遠端登入,因為自動排程時,人無法一直在電腦前面,所以這個動作就是重要的了

其實筆者在之前也有看過類似公鑰與私鑰的應用,不過一直到真的接觸了Linux後,才真的比較有機會能夠實做,真的有需求時才會真正實踐它

好了!其它就不多說了,就開始來進行吧!

首先來介紹一下ssh,它其實算是一種加密法,常應用於傳輸資料時,對傳遞資料加以保護,由此可知在網路上如果利用明碼來傳送資料,是一件多危險的事!

所以現在金融機構的網站,有許對也是利用https(http+ssl)來做一種保護的手段,不過ssh並不是代表它就是安全的,因為它加密的是傳送的資料,本身服務也是具有危險性的,千萬不要 讓所有主機都能夠利用ssh來登入,否則危險性極大

因為筆者是在區網中做資料的備援,故這一方面的影響較小,同時也在主機端上有加設登入的限制,例如特定網段、ip及使用者才可登入的保護(例如sshd_config、etc/host.allow(deny)和iptables),這裡就不再多加闡述

接下來就只要產生出公鑰與私鑰即可,建立的方法如下:

1. 在Client端利用ssh-keygen建立公鑰與私鑰
2. 私鑰放在Client端使用者家目錄中.ssh資料夾(/home/.ssh)
3. 公鑰放到Server端使用者家目錄中.ssh資料夾中,並更名authorized_keys

執行步驟如下:

1. 從192.168.1.x (Client端)傳送至192.168.1.99(Server端),所以我們就在Client端打入ssh-keygen可以產生公、私鑰

2. 因為key是在Client端上產生的,所以預設已把key放到/home/.ssh/下,而id_rsa(私鑰)與id_rsa.pub(公鑰)

3. 利用scp(ssh傳檔指令)把公鑰傳至Server端的root家目錄
scp /home/.ssh/id_rsa.pub root@192.168.1.99:~/

4. 更動檔案名稱,將id_rsa.pub更名為authorized_keys
cat id_rsa.pub >> ~/.ssh/authorized_keys (>>是導向符號)

5. 測試Client登入
ssh root@192.168.1.99(如果不需密碼即可登入,就成功了)

經由筆者接連這兩篇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跟我一樣在Linux上需製作備援主機的人,能夠取得一個適當的方式來處理,當然也有其它的替代方式,歡迎一起討論喔!

List - CPU, GPU, APU

編輯


◆ CPU, GPU, APU News

  ‧2013/07/23 英特爾明年將推出14奈米低功耗Xeon E3 SoC處理器(連結)
  ‧2013/02/01 AMD二代 APU,FM2主機板完全解析(連結)
  ‧2013/01/08 AMD宣佈Temash、Kaveri APU陸續推出
  ‧2012/12/05 AMD Opteron 3300、4300處理,省電適合雲端伺服器(連結)
  ‧2012/05/30 看懂AMD Trinity 新平台 CPU、GPU 一起來加速(連結)
  ‧2012/03/13 AMD CMT 效能優於 Intel HT(連結)
  ‧2012/02/16 AMD、Intel 處理器混戰,Piledriver、Ivy Bridge 近期現身 (連結)
  ‧2011/11/10 AMD 八核推土機 bulldozer 來了,不鎖頻空冷可望 5GHz (連結)
  ‧2011/05/00 英特爾開發首個3D晶體管芯片Tri-Gate(連結)
  ‧2011/04/26 英特爾10核心伺服器級處理器上市(連結)
  ‧2011/04/09 Intel CPU 功能圖示
  ‧2010/09/27 Sandy Bridge CPU 命名方式 (連結)
  ‧2010/09/22 英特爾與AMD新一代處理器明年初雙雙上市(連結)
  ‧2010/09/21 升頻再戰,AMD Athlon II 三兄弟參戰(連結)
  ‧2010/09/xx AMD Zacate 效能比Intel i5好,耗電少更多 (連結)
  ‧2010/08/30 新一代 CPU及伺服器發展趨勢
  ‧2010/08/24 AMD隆重發表Bulldozer…架構圖,實機明年見(連結)
  ‧2010/07/xx 不到2萬元買到華碩Phenom II X6 1055處理器六核心桌機
  ‧2010/06/12 AMD 成立Fusion基金,為APU技術建構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
  ‧2010/06/10 *CPU, GPU合體大戰,AMD Fusion對決Intel Sandy Bridge
  ‧2010/06/02 英特爾 攻超級電腦晶片
  ‧2010/06/xx 宏碁推出Core i7六核心極致桌電售價近14萬!
  ‧2010/06/xx AMD全球首款Fusion APU
  ‧2010/03/xx Core i3不夠看,AMD最強雙核CPU
  ‧2007/10/13 英特爾晶片種類繁多 令人眼花撩亂
  ‧2007/08/15 The Segment Descriptor Cache
  ‧2007/08/04 外頻說明 (連結)
  ‧2007/07/24 Intel CPU 的次世代微架構簡介:Core
  ‧2007/07/17 Intel Core 2 Extreme CPU
  ‧2007/07/30 AMD:四核Opteron虛擬化加速
  ‧2007/07/30 Core 2 Duo處理器規格
  ‧2007/06/26 Intel Core 2 CPU 更新 microcode
  ‧2007/02/01 一窺更快速的Power6、Cell晶片
  ‧2006/10/13 四核時代來臨 拉抬記憶體技術轉進DDR3
  ‧2006/10/01 AMD推出新款雙核Athlon 64 處理器
  ‧2006/06/01 Intel CPU 的次世代微架構簡介:Core
  ‧2006/01/12 2006年Intel NAPA平台雙核心多路並進
  ‧2006/01/01 2005年度回顧:雙核競賽愈演愈烈
  ‧2005/10/13 英特爾晶片種類繁多 令人眼花撩亂


▲ 相關新聞 (連結)

  ‧一窺更快速的Power6、Cell晶片
  ‧IBM 宣佈第一款 Wii CPU 組裝完成
  ‧Intel 可能開發 "分離式" 繪圖晶片
  ‧英特爾:新金屬晶片 更快更省電
  ‧IBM 宣佈第一款 Wii CPU 組裝完成
  ‧Intel 可能開發 "分離式" 繪圖晶片
  ‧英特爾:新金屬晶片 更快更省電
  ‧IBM將發展處理器加密技術
  ‧第一款 AI 晶片 讓遊戲更具挑戰性?




◆ CPU Identification (CPUID)

  ‧2007/08/04 外頻說明
  ‧0000/00/00 AMD CPUID


.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mount

***************************************************************
umount 卸載設備
***************************************************************
umount <已掛載設備之名稱、資料夾>


***************************************************************
mount 指令常用參數簡介 (還有更多參數)
***************************************************************
語法:mount [parameters] [type] <要掛載設備名稱> [目的資料夾名稱]

參數說明:
 <不必參數>:列出/etc/fstab中已掛載設備
 -a:重新掛上 /etc/fstab 中的設備。也是測試能否正常?若不正常可立刻修正,以免重新開機時死當
 -h:看參數說明,並不掛載任何裝置
 -l:列出目前已經掛載的裝置、檔案系統名稱與掛載點
 -V:列出 mount 的版本資訊
 -t  Type:將後面 「要掛載設備」以 Type 的檔案格式掛載到 「目的資料夾」
  Type 有底下幾個:
     vfat, msdos :這個是支援 Windows 系統的檔案格式,尤其是 vfat 常用
     ext, ext2   :這個就是 Linux 的主要檔案格式
     iso9660   :光碟機的檔案格式
     nfs, ntfs, ufs :Windows 2000 使用 NTFS 格式

 -o:
   rw   :讓 mount 的磁區為可讀寫
   suid   :允許該磁區可以設定檔案為 SUID 的狀態!
   exec   :允許該磁區可以執行 binary 的檔案!
   auto   :允許該磁區可以使用 mount -a 的參數設定!
    nouser :禁止其他人(非 root 之使用者)使用掛載功能!這是預設值!

    async :允許磁區可以進行非同步記錄(記憶體與硬碟不同步!最常用!)
    defaults:同時具有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這些功能的設定值,
        所以預設情況中,使用這個即可。
    nosuid :不許該磁區具有 SUID 的檔案屬性!
   ro   :設定為唯讀屬性!
   remount :讓系統本來掛載的磁區重新被掛載!
   iocharset=big5,codepage=950 :這種額外的功能參數以啟動中文編碼的支援

//範例
//----------
重新(偵測) 掛上fstab中所有設備:
# mount -a

掛上光碟:
[root @test /root]#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掛上 windows 檔案系統的軟碟:
[root @test /root]#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

掛上 Linux 檔案系統的軟碟:
[root @test /root]#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掛上 Linux 檔案格式硬碟:
[root @test /root]# mount -t ext2 /dev/hdc6 /home

讓根目錄重新掛載為可讀:
[root @test /root]# mount -o remount,rw /

//掛載軟碟
//----------

掛上Linux ext2 檔案格式軟碟: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Windows fat32 格式(fat 12 是 msdos):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

將軟碟機卸載:
umount /mnt/floppy

//掛載光碟
//----------
modprobe cdrom modprobe ide-cd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umount /mnt/cdrom

//掛載硬碟
//----------
將硬碟以ext2架構,掛在「/media/game」:
mount -t ext2 /dev/hda2 /media/game


//製造新硬碟
//-------------
fdisk <裝置名稱> :直接以 fdisk 分割硬碟,例:fdisk /dev/hdb
mke2fs <裝置名稱> :以ext2 格式 format,例:mke2fs /dev/hdb
mkdir /disk2 :建立一個目錄名稱為 /disk2 ,預計用來掛載新硬碟



******************************************************************************
swap硬碟分割區之掛卸載,首先它必須是Linux swap(type 82)的類型
******************************************************************************
掛載語法:
swapon <裝置名稱> :掛載「裝置名稱」中的swap,例:swapon /dev/hda2
swapon  -a    :將所有的swap磁區掛載

卸載swap磁區語法:
swapoff <裝置名稱> :卸載 裝置名稱,例:swapoff /dev/hda2
swapoff -a     :將所有的swap磁區卸載。


參考:
http://docs.hgiga.com/Discuz4/viewthread.php?tid=226
http://blog.udn.com/luckyhoo/628680

清單 - Algorithms

◆ AI


  ‧2016/03 AlphaGo贏棋王 靠兩大密技
  ‧2016/03 AlphaGo 訓練方式


Blockchain (區塊鏈技術)

  ‧bitcoin 台灣官網

  ‧2016/03 Bitcoin 運作原理
  ‧2016/03 「區塊鏈」技術


◆ Compression
◆ Cryptography, Encryption
◆ Parsing, Compiling
◆ Security
◆ Structure, Sorting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來自未來的魔法透明薄膜,可將物質表面變成觸碰式螢幕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15841
撰文者:陳品先編譯發表日期:2010/08/19

就像被哈利波特施過法一般,如紙般輕薄又富彈性的透明薄膜Skin,可輕易將任何非金屬表面,轉變為具互動性的觸碰式螢幕,而這個革命性產品是由互動硬體公司Displax所發表。

Skin薄膜使用情境圖

只要輕輕將Skin透明薄膜放置在任何非金屬的表面上,不論透明或不透明,平坦還是彎曲,都可用USB或是串列連接(serial)的方式與電腦連結,將 此表面轉變為觸控式螢幕,對角線距離最遠可長至3公尺,目前可做到在50吋螢幕上,同時偵測16指的動作,而且數字還在增加中,更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除了 觸碰之外,連吹器也可被偵測到,打開了許多新的可能性。

這個獨特產品的運作原理,是仰賴內嵌於Skin聚合物薄膜中的格狀奈米線,每次用戶和此薄膜接觸,不論是直接碰觸還是吹氣,便能偵測到微量的電子干擾,讓 微處理機的控制器可精準定位出移動或是氣流的方向。此外,Skin薄膜所放置的表面可厚達17釐米,因此用戶可將Skin貼在玻璃上,然後用玻璃的另一面 來觸碰控制,避免傷害到薄膜本身。

Displax期待許多產業,像是電信、金融、製藥、廣播、房地產、零售等,都將採用他們的創新科技,也希望能以互動性資訊系統的方式,被廣泛應用在像是購物中心及零售店面等公共區域。

清單 - 企業群組軟體

■ BI

 .2010/08/18 甲骨文推出商業智慧11g,整合ERP


■ ERP



■ CRM

清單 - 手機一般消息

.

◆ 新聞 - 重點消息

 ‧2010/06/25 Google, Apple, Amazon 可不經告知,直接遠端移除行動設備上的軟體



◆ 新聞 - 技術相關


 ‧2012/02 Ubuntu for Android讓手機變成PC (iThome, T客邦)




◆ 新聞 - 一般消息

 ‧2010/08/30 火狐手機版Fennec 2.0 Alpha釋出 (連結)
 ‧2010/08/24 利用 Lookout Antivirus Security 阻絕手機病毒 (連結)
 ‧2010/07/00 中時媒體集團登陸手機領域
 ‧2010/07/00 這不是手機是電腦,Nokia N900深入測試
 ‧2010/06/00 英特爾 x86平台也支援Android OS 2.2





◆ 手機趨勢綜合判斷

  手機主流朝向 multi tasks、多感測器。預測未來會加強運算能力,
  可外接螢幕,以取代小筆電及大部份筆電功能。

   ‧2011/09 可攜式螢幕,USB電力驅動

.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清單 - Eclipse

▲ Eclipse 相關消息
 

 ‧2010/12 Google 捐兩套Java好用工具給Eclipse基金會
 ‧2010/08 Oracle釋出Eclipse開發工具包:OEPE 11gR1


▲ Eclipse 專用套件

P.S. (1) L: linx, W: windows, M: mac, S: Solaris, Mi: iPhone, Ma: android, Ml: linux, All:不分
  (2) Java: java language
  (3) 沒註明「付費」都是免費套件



套件類型套件名稱適用
語言
備 註
編輯器WindowBuilderjava所見即所視,圖形化編輯工具
優化器CodePro Profilerjavajava程式優化工具
































































































































































































































清單 - NetBeans

▲ NetBeans 相關消息

 .2010/08 2006年NetBeans 5.x 新增功能



▲ NetBeans 專用套件

P.S. (1) L: linx, W: windows, M: mac, S: Solaris, Mi: iPhone, Ma: android, Ml: linux, All:不分
  (2) 沒註明「付費」都是免費套件




套件
類型
套件名稱
作業
系統
備 註


All





All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2006年NetBeans 5.x 新增功能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1759&s=3

2006是NetBeans豐收的一年,不但獲頒InfoWorld年度科技大獎,並稱許NetBeans是Java IDE的創新者。

無獨有偶,O'Reilly 的Java社群網站ONJava.com,其專攻Java技術的資深編輯Steve Anglin更評論NetBeans是2006年Java IDE年度評比的贏家,而Oracle的JDeveloper、Borland的JBuilder、Eclipse Dali-JSF/Eclipse WTP淪為輸家。

Steve Anglin的評論在網路上引起廣泛的討論,多數人投下贊成票,稱許NetBeans 5.×版的改進令人驚豔。不過,也有務實的網友提醒大家,目前Eclipse與微軟的Visual Studio才是IDE的霸主,NetBeans炫目的新功能並不會扭轉局勢。

多項功能令人耳目一新
NetBeans 3.×版時期的設計與效能,幾乎無人看好,在昇陽的改進之下,NetBeans 5.×用起來開發確實變得方便、速度加快,操作介面也更加友善。而且推出多項外掛套件,提供足以與Eclipse抗衡的新功能。

Matisse
Matisse(唸為馬諦斯)是5.0版推出所見即所得的桌面應用程式GUI視覺化設計工具,用過PowerBuilder的人,會似曾相識地發 現,Matisse也提供元件上/下/左/右對齊的功能,對於介面的編排與美化作業很有幫助。Matisse的方便與好用也受到廣泛的注意,不僅 Eclipse陣營的外掛套件MyEclipse,也根據Matisse實作了一套Matisse4MyEclipse,讓Eclipse平臺也有這樣好 用的設計工具。而且JCP組織已納入Java SE 6,成為標準的版型管理員(Layout Manager)模組。

Mobility Pack
針對行動裝置的Java程式的開發,NetBeans 5.0推出Mobility Pack,整合J2ME Wireless Toolkit 2.2,並支援J2ME MIDP 2.0 and CLDC 1.1,幫助開發者以視覺化的方式設計、測試與除錯J2ME程式。若結合Matisse,更可以透過滑鼠拖拉點放的方式,設計使用介面。

Profiler
在NetBeans的外掛套件中,Profiler是下載率相當高的一項,臺灣昇陽教育訓練暨技術推廣經理林上傑表示:「昇陽開發Profiler耗時2至3年,是目前免費的效能剖析工具中最好用的一個。」

Profiler可以監控處理器的效能、分析記憶體以及執行緒的使用情況, 甚至可以透過遠端監控與剖析的方式,針對Eclipse平臺的Java程式,協助找到效能的瓶頸。

Collaboration Tool
Collaboration Tool的作用,類似MSN等即時通訊的功能,開發者可以在寫程式的同時,呼叫其他據點的團隊成員,超越時空的限制,在網路上共同討論與編輯程式,排除難解的問題。

協同開發機制與即時通訊產品不同的是,Collaboration Tool支援純文字、Java、HTML與XML等格式,在傳遞程式的過程中,不會遺失程式排版的格式,程式碼的版型與縮排、關鍵字的字體與顏色等皆不失 真。此類協同開發機制頗受開發者青睞,JBuilder 2007也推出類似的功能。

Visual Web Pack
Java與.NET的開發工具相比,兩者之間很大的不同點,在於Java無法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設計網頁,開放源碼社群為此設計了Struts架構,隨後 JCP組織順應民意制定JSF(JavaServer Faces)規格,希望利用統一的標準,提供以滑鼠拖拉點放即可完成的視覺化網頁設計工具。昇陽即根據JSF推出Creator,企圖吸引.NET的使用 者。
Visual Web Pack即是將Creator移植到NetBeans平臺的外掛套件,不過,林康司認為:「Visual Web Pack並不討喜,反而拖慢NetBeans的效能。」

林上傑分析:「Java的開發者並不喜歡Creator。」因為不想被工具綁死,滑鼠拖拉點放設計頁面確實可以有效加速開發的生產力,但也就因此而不夠了解技術底層的原理,反而增加了維護的成本。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新網路設計或能使網際網路快上百倍

中文: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17.html
英文:http://www.physorg.com/news196940134.html
An Internet 100 times as fast: A new network design could boost capacity
By Larry Hardesty, June 28, 2010

(PhysOrg.com) -- 網際網路的核心是一種橫跨各大洲的高容量光纖網路。雖然光訊號在傳輸資訊上比電訊號更有效率,不過它們也更難控制。在網際網路上引導流量的路由器 (routers)通常先將光訊號轉換成電訊號以便處理,接著再將它們轉換回去以利傳輸,此過程耗時又耗能。

然而,在最近幾年,一群由 Vincent Chan(Joan and Irwin Jacobs 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教授) 所領導的 MIT 研究者證明了一種組織光學網路的新方法,那在絕大部份的例子中,將排除這種無效率的轉換過程。因是之故,它將使得網際網路快上 100 甚至 1,000 倍,同時有效地減少耗能。

這些光學資料傳輸能如此有效率的理由之一是,負載不同資訊、波長不同的光,能同時通過相同的光纖。但是當來自 不同方向的光訊號同時抵達路由器時,問題就來了。將它們轉換成電訊號,讓路由器能將它們儲存在記憶體中,直到它能開始處理它們。這樣的等待也許只是數毫 秒,但即使時間這麼短,卻都沒有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讓光訊號靜止。

Chan 的方法,稱為「flow switching(流量交換)」,以不同方式解決了此問題。在交換大量資料的地點 -- 例如,洛杉磯與紐約市 -- flow switching 將在整個網路上建立一條專屬路徑。對於某些波長的光,這條路徑上的路由器將只允許來自某方向的訊號,並只會朝某一方向將它們送出。因此,這些訊號不可能從 許多方向到來,也因而不需要將它們儲存在記憶體中。


反應時間

在某種程度上,像這樣的東西,已在今日的網際網路上 發生。例如,像 Facebook 或 Google 的大型網路公司,也許會在美國國內幾個不同地點維護一大堆 Web servers。這些 servers 所交換的資料如此之多,以致於這些公司只要向經營該國光纖網路的電信公司租賃特定波長的光波即可。橫跨一條指定路徑時,沒有其他網際網路流量可使用該波 長。

然而,在此例中,二端點間所分配的頻寬是固定的。如果為了某些理由,該公司的 servers 無法交換這麼多資料,指定波長的頻寬將會浪費掉。如果這些 servers 交換許多資料,那麼它們也許會超過這條連結的容量。

在 flow-switching 網路中,頻寬的分配將不斷改變。當紐約與洛杉磯之間的流量增加,新指定的波長將獲徵招以處理它;當流量變小時,這些波長將會被讓出來。Chan 等人所開發出來網路管理協定,能在不過是幾秒的時間內完成這些重新分配。

在 這 20 年來所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中 -- 最新論文下個月將在日本的Opto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上簡報 -- 他們也完成了 flow-switched networks 容量的數學分析,並報告大規模電腦模擬的結果。他們甚至在位於 Eastern Seaboard 的小型實驗性光學網路上試驗他們的構想。

他 們的結論是,flow switching 能輕易增加光學網路 100 倍,甚至有可能是 1,000 的光學網路資料速率(data rates),同時網路管理方案也獲得進一步的改善。他們最近的研究已聚焦在 flow switching 所提供的節能上:在資訊技術的絕大多數應用中,電力能以速度換得,反之亦然,不過這些研究者正嘗試量化此關係。除了其他東西之外,他們已證明,即便資料速 率增加了百倍,flow switching 仍可減少網際網路的電力消耗。


成長中的胃口

Ori Gerstel,Cisco Systems(最大網路路由設備製造商)的首席工程師表示,其他數種增加光學網路之資料速率的技術(名如 burst switching 以及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已被提出,不過 flow switching「更加實際」。他說採用此技術的主要障礙並非技術而是經濟。實作 Chan 的方案將意味著把現有的網際網路路由器換成不需要進行光電轉換的新路由器。不過,Gerstel 表示,他並不清楚對於「更快速網際網路的需求」是否足以讓那種支出獲得批准。 "如果你有需要許多頻寬的使用者,而且想要低遲滯網路的話,flow switching 在相當大量的需求上能運作良好," Gerstel 說。"不過今日絕大多數的客戶都不在那個利基裡。"

不過 Chan 指出,網路影音與 HD TV 在最近幾年的爆發性普及。如果這二種趨勢匯流 -- 如果人們開始渴望 HD 影片能直接進入他們的電腦 -- flow switching 將有利可圖。 Chan 指向他在 MIT 電子學研究實驗室桌上的 30 吋電腦螢幕。"每秒 120 個畫面的高解析度," 他說。"資料可多了。"

※ 相關報導:

奈米光子交換裝置:在晶片上路由光線
從桌燈到「桌面」? LED 無線網路!
第一道鍺雷射讓我們更靠近「光學電腦」
世上第一款量子記憶儲存裝置

國家寬頻計畫/美喊出十年內每秒100MB普及
兩岸海纜直通 下半年啟動
2014年 數位匯流 四法合一

打倒惡視力 避開UV和藍光

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com/2010/07/uv.html

【聯合報╱沈佳蓉、李明逵】2010.07.28

沈佳蓉/屏東輔英科大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李明逵/國立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

愛美的人都知道,不只曬太陽會變黑,躲在家裡待在日光燈下曬太久也會變黑,因為日光燈中有不弱的紫外光(UV)。我們的眼睛同樣也怕UV,許多眼部病變,如白內障、眼皮腫瘤、翳狀贅片、光角膜炎以及老人黃斑部退化等,都和UV有關。

選擇鏡片 也要避開藍色

日光燈除發出UV光外,還有大量藍光,藍光也是傷害眼睛的燈源之一。視網膜細胞中主要對光敏感的化合物有視紫質(rhodopsin)、紫質(opsin) 與黑色素顆粒體(melanosomes)等,它們吸收藍光的能力遠超過紅光。

藍光會激起這些視網膜細胞內化合物活動量,加速脂褐質(lipofuscin)、脂質(lipid)等化合物積聚於視網膜色素層中,有如雜質沉積於底片上,模糊視力。同時增加釋出有害自由基,傷害視覺細胞,加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所以建議不要在含有大量UV或藍光的燈源下長期閱讀;即使配戴太陽眼鏡、近視眼鏡或是隱形眼鏡,也以不選擇藍色鏡片為佳。

近來大力提倡白光發光二極體(LED)照明, LED產生白光的方式有二,一是由藍光LED中部份藍光經由螢光粉轉為黃光再與剩餘藍光合成白光,另一則是使用UV經由紅、綠、藍螢光粉轉為白光。兩種方式都含有大量的藍光或是UV光,製造廠商及使用者都須注意。

電腦螢幕 不宜長期使用

除燈具外,一般生活中接觸到藍光的部分有電玩、手機、個人電腦、液晶電視。這些用品中的螢幕都使用類似日光燈或LED當作背光源,都不宜長時間使用。

如何視力保健?視網膜中的黃斑部之所以為黃色,是因為組織內有含氧類胡蘿蔔素,尤其是葉黃素與玉米黃質素,這些類胡蘿蔔素都是抗氧化劑。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這些類胡蘿蔔素,需藉由飲食補充,所以平時可多補充葉黃素及玉米黃質素保護眼睛。

深綠色、深黃色的蔬菜如菠菜、花椰菜等均富含有葉黃素,這些抗氧化劑在體內組成了防線,也有效過濾藍色的光線,減少光傷害,長期需曝曬在陽光下的人可以多吃。

其實,躲開UV及藍光是重要且直接的方法,建議早上10時到下午2時陽光最強的時間,減少戶外活動,避免長時間使用含UV及藍光的燈源。

別讓嬰幼兒 直視燈源

新生兒出生後,因視力還未發展完全,對發亮物體特別好奇,總喜歡盯著日光燈看,大人要格外小心預防。建議別讓嬰幼兒直視燈源。

50年前教室及家庭燈源多半是採用鎢絲燈泡,無UV及藍光,而今日都採用非常明亮的日光燈,在照度充分的情況下,學童近視如此之多,其原因如視力活動空間縮小,看電視時間增加,燈源光譜的改變,在新生兒時期視力的損壞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省電燈泡,日光燈,LED燈,電腦液晶螢幕的背光源,皆含有UV光以及藍光,也應儘量避免讓孩童直視,成人也是如此;也應至避免在日光強烈的環境下活動,或是配戴抗UV的太陽眼鏡。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需要你我從小保養與呵護。近代科技日新月異,生活中的燈源種類也一日千里。了解各種燈源的特性,以及對視力的影響,都是打倒「惡視力」應有認知。

※ 相關報導︰

研究:牙科用藍光也許能阻礙癌症生長
人眼中第二套感光系統掌控生理時鐘

7小時最剛好 多睡少睡都傷身

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com/2010/08/7.html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2010.08.02

最新研究顯示,連打盹在內,每天睡眠超過或不滿7小時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心血管疾病是美國的頭號殺手。

西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連打盹在內,每天睡不滿5小時的人,罹患心絞痛、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報告刊登在《睡眠》期刊。

該報告表示,睡眠超過7小時同樣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發現,每天睡眠時間達9小時以上的受訪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7小時睡眠者的1.5倍。

最危險的族群是60歲以下、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與睡滿7小時的人相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超過3倍。

每天連小憩在內睡不到5小時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的2.5倍。

研究顯示,睡得太少會引發心絞痛。心臟病、中風則與睡太多或太少都有關。另一項同樣發表於《睡眠》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對不得不睡得少的人而言,偶爾睡個飽頗有益處。

賓州大學醫學院睡眠與時間生物學單位負責人丁吉斯發現,一星期5個工作天睡得少的142位受試者反應比較慢,注意力也比較不集中。但經過一晚好覺之後,這些睡眠不足的受試者出現顯著進步。每晚睡4小時,然後再睡上10小時的受試者效果最明顯。

丁吉斯說:「長期睡眠不足後,早上補眠1到2小時有助於恢復行動的靈活性。」



◆ 黃金睡眠時間 7小時剛剛好

自由時報 2010.08.02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根據1日發表的最新研究,一天睡眠時間(包括打盹)少於或超過7小時都不好,有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之虞。如果一天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天睡7小時者的1.5倍。

睡太多太少 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

西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系的研究人員指出,一天睡少於5小時(包括打盹)者,罹患心絞痛、冠心病、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倍增;至於睡眠多於7小時者,則有增加罹患 心血管疾病之虞。這篇發表在「睡眠」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最危險族群,是60歲以下、每天睡眠5小時或更少的成年人;這些人罹患心血 管疾病的機率,是每天睡足7小時者的3倍。女性若每天只睡5小時或更少(包括打盹),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2倍半。該研究指出,睡眠持續時間過短與心 絞痛有關,而睡太少與太多則與心臟病及中風有關。

同樣刊載於「睡眠」期刊的另外一篇研究指出,對那些不得不縮短睡眠時間的人而言,偶爾好 好睡一覺對健康也有幫助。賓州大學醫學系睡眠與時間生物學小組負責人丁吉斯發現,142名睡眠時間持續5天遭嚴重剝奪的成年人(即多數人每週5天因工作犧 牲睡眠),其反應時間較慢,且很難集中精神。

但在好好睡了一覺之後,該研究受試者的警覺性明顯改善,其中改善最大的是那些歷經一週5天每天只睡4小時、之後好好睡了10小時的人。丁吉斯說,在經過一段睡眠不足的期間後,額外多睡1、2個小時對恢復行為警覺性確實有所助益。



◆ 科學家:週末多賴床 工作表現好

中央社 2010.08.02

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星期一早上起床覺得頭腦不夠清晰,很有可能是因為週末沒有好好賴床。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網站報導,科學家發現多賴床一下不僅是奢侈享受,它還提升腦力,足以迎接未來一週的工作挑戰。

研究發現,那些在前1天好好賴床,獲得充分休息的人,星期一回到工作崗位的表現會比那些週末不賴床的人還來得好。

該份研究表示,1次賴床就足以讓1個禮拜睡眠時間受限的腦充分休息,提高精力、警覺力和注意力。

但對那些總是蠟燭兩頭燒的人來說,週末即使睡10個小時可能都還不夠,因此他們應該睡得更久一點。

科學家們也對那些週末整夜狂歡的人提出警告,表示如此將嚴重影響接下來1週的工作表現。

領 導這份研究的「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睡眠與時間生物學部(Division ofSleep and Chronobiology)主管丁基斯(DavidDinges)說:「長期睡眠不足後,能在早上多睡1、2個小時,對行為警覺性的持續恢復真的有很大 幫助。最主要是,充分休息對長期睡眠受限的大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這份研究針對平均年齡30歲的159名健康成人進行睡眠剝奪實驗。



◆ 睡眠若不足 「破嘴」機率高

【台灣醒報╱記者莊雅茜╱台北報導】2010.08.02

「嘴破不是病,痛起來卻要人命。」嘴角或嘴唇內破一點小傷,外表看起來無傷大雅,但是若一次破了好幾個洞,疼痛程度不僅讓進食變得困難,甚至是「有口難言」。醫師對此表示,維持足夠的睡眠和充足的水分,是避免嘴破的關鍵。

嘴破又叫口瘡,是許多民眾的切身之痛,在臨床上也可稱作「復發性口腔潰瘍」,其症狀主要是口腔或喉嚨等處,出現白色或灰白色膜狀的斑點,通常伴隨著疼痛和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台北市立忠孝醫院牙科主任陳立愷表示,口瘡的主要原因是人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機制所造成,睡眠不足或者免疫力低的人,比較容易有這樣的問題。

為甚麼嘴破這麼痛?陳立愷說,破皮的黏膜使得表皮神經外露,導致該處對外界的刺激變得敏感,因此造成劇烈疼痛感,建議民眾可使用口內藥膏來減輕疼痛,並且注意飲食的均衡,以提高免疫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林神佑也說,缺乏維生素B群、壓力太大或太常熬夜都會造成嘴破,而且嘴破也是代表身體免疫力降低的警訊,因此,民眾在這時候特別容易感冒,需要注意身體健康。

林神佑還說,免疫力降低,病毒容易感染口腔上皮細胞,而水泡化的細胞黏膜會變得薄弱,破皮的機率自然就變高。

「預防勝於治療。」陳立愷和林神佑都提醒民眾,只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正常的飲食和足夠的水分,免疫力自然就會提高,進而遠離口瘡之苦。

※ 相關報導:

* Sleep Dur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http://www.journalsleep.org/ViewAbstract.aspx?pid=27857

Charumathi Sabanayagam, MD, PhD; Anoop Shankar, MD, PhD
SLEEP 2010;33(8):1037-1042.
成人睡眠:量比質更重要
專家:睡得飽,不如睡得巧
骨骼代謝 可治療糖尿病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Linux 系統讀 Windwos NTFS 檔案格式

作者:arsee

************************
Ubuntu 10.04 LTS
************************
.此版本完全相容Windwos NTFS,可以直接讀取不必安裝。
.同時套件安裝亦非常方便,直接下達 apt-get install xxx 即可
.Ubuntu很易用,但不夠穩定,複雜點安裝多一點軟體及設定環境就一日三掛,
 不適合軟體開發人員使用。


************************
CentOS 5.x
************************
.此系列版本很穩定,但基本還算是落後套件一至二年的狀態。一些新東西要自
 己手動除錯及安裝
.CentOS 雖不如Ubuntu易用,但壓力測試、中斷測試都能承受當機後的系統正常恢復
 的要求,是適合軟體開發的Linux環境。
.目前CentOS已採用 yum的架構以安裝套件。直接下達yum install xxx即可。


***************************************************
CentOS 必要設定
***************************************************
1. 下載 「http://packages.sw.be/rpmforge-release/」之
 「rpmforge-release-x.x.x-1.el5.rf.i386.rpm」。 x.x.x 是版本編號

2. 雙擊安裝「rpmforge-release-x.x.x-1.el5.rf.i386.rpm」

3. yum --enablerepo=rpmforge install fuse dkms dkms-fuse fuse-ntfs-3g

說明:上述第三項設定完畢之後,每次安裝會多到一處「rpmforge」查詢是否有
   新套件(如下)。即便如此,套件收集還是不如 ubuntu 的多

* addons: ftp.isu.edu.tw
* base: centos.mirror.cdnetworks.com
* extras: ftp.isu.edu.tw
* rpmforge: ftp-stud.fht-esslingen.de
* updates: mirror.khlug.org

4、系統會提示有新套件是否要安裝,這裡採全部安裝。有不喜歡的,事後再移除即可。

***************************************************
CentOS 5.x 讀寫 Windwos NTFS檔案格式設定
***************************************************
1、先執行「CentOS 必要設定」

2、 編輯 /etc/fstab
/dev/ [目的資料夾] ntfs-3g defaults 0 0

3、第2項若沒有反應(沒遇過失效狀況),可開機後改用手動設定
  例如:mount /dev/hda2 /windows


***************************************************************
CentOS 5.x USB外接硬碟突然變成唯讀,改成讀寫方式
***************************************************************
1、確定已先執行「CentOS 必要設定」

2、將「/etc/fstab」權限改成一般使用者可以讀寫

3、用一般使用者權限,在fstab中,將usb hard drive寫入預設要掛載的目錄
 例:/dev/sda
[目的資料夾] ntfs-3g defaults 0 0

 說明:?代表掛載設備的編號

4、
(A) 先創出所需要的資料夾(假設有三個)
  「/pool_files」、「/pool_ebooks」、「/pool_mix」

(B) 在/etc/fstab 中設定以下的方式
  /dev/sda
 /pool_files  ntfs-3g  defaults  0 0
  /dev/sda
?  /pool_ebooks  ntfs-3g  defaults  0 0
  /dev/sda
?  /pool_mix  ntfs-3g  defaults  0 0

 說明:?代表掛載設備的編號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多功能的外接硬碟:Seagate FreeAgent GoFlex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761354.shtml

圖:Seagate提供

萬用的行動儲存中心 --
Seagate FreeAgent GoFlex外接硬碟系列

隨著DV、數位相機、手機等手持裝置普及,使得影音檔案的錄製更加容易,再加上影音技術的進步,更使得大容量的隨身裝置逐漸變成每個人電腦配備中的必備 品。為滿足更多專業級人士或玩家的需求,硬碟專家Seagate近期推出FreeAgent GoFlex外接硬碟系列,包括「GoFlex 2.5吋行動硬碟」及「GoFlex Desk 3.5吋外接式硬碟」產品。

GoFlex外接硬碟不同於一般外接硬碟,多只搭配一至二種傳輸介面,使用者只要再選購傳輸介面連接線,如USB3.0、eSATA、 FireWire800等,就能將標配的USB2.0輕鬆升級,不僅無須再多花錢去添購不同介面的新硬碟,且只要插上連接線就能直接依照主機支援的最高速 來進行傳輸,大幅提升檔案傳輸速度。

另一值得提的重點特色,GoFlex外接硬碟系列因內附NTFS driver for MAC,能讓PC與MAC作業系統直接相容,只要安裝驅動程式,就可以在MAC上自由存取GoFlex硬碟中的資料,方便使用者在PC與MAC平台上的共 通使用。目前Seagate FreeAgent GoFlex外接硬碟系列包括320G、500G、750G、1TB 的GoFlex行動硬碟,500G、750G 的GoFlex Pro行動硬碟,以及1TB、2 TB、3 TB 的GoFlex Desk等,此一系列外接硬碟皆擁有超大的儲存容量,方便使用者將”GoFlex影音資料庫”搬著走。而為讓使用者”存”得更安心,Seagate還推出 三年保固服務,確保用得放心。

而除了上述跨傳輸介面、跨PC/MAC作業系統兩大特色外,Seagate還同步推出GoFlex系列產品的擴充裝置,大大增加GoFlex外接硬碟的應 用層面。其中「GoFlex Net網路分享設備」,讓使用者不論是在家中或出門在外,不論是PC還是MAC作業系統的電腦,不管是透過有線還是無線網路,甚至是透過iPhnoe、 Blackberry、Andraid系統手機的Web介面,都可直接連回家中GoFlex外接硬碟讀取資料,讓行動作業完全隨時隨地。

而想要有高畫質影音立即享受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添購「GoFlex TV高畫質多媒體播放器」,只要將GoFlex隨身硬碟與GoFlex TV,和LCD電視連接,就能馬上播放硬碟中的影音或電影,而GoFlex TV因內建乙太網路連接埠,只要接上家用區域網路路由器,還也可與家中PC或GoFlex Net內的影音檔案直接進行串流播放,甚至直接上網觀賞影片。

Seagate FreeAgent GoFlex外接硬碟的上市,讓外接式硬碟不再只是硬諜,而是萬用的行動儲存中心,GoFlex不僅讓硬碟化身為跨平台、跨傳輸介面的作業效率高手,更是 一個全自動備份外接硬碟,甚至還可成為一台小型網路NAS、高畫質播放器等。外接硬碟的無限可能,在Seagate GoFlex系列中一一展現。

www.seagate.com/tw

【2010/08/03 聯合線上】

諾貝爾獎得主歐斯壯:中國不能走美國老路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761532.shtml
【世界日報╱記者翁台生、魏碧洲/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專訪】

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位女性得主諾歐斯壯教授慈詳和靄,平易近人。
特約記者陳麗卿/攝影

2009 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伊莉諾‧歐斯壯(Elinor Ostrom)說,中國未來的發展千萬不要再走美國走過的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政策取捨,要汲取已開發國家的教訓,避免過度消費,進行有節制的發展。中國 的城鎮正在快速都市化中,要規畫捷運,避免再過度使用汽車。同時在都市規畫時必須避免重走例如像紐約市的老路,才有可能讓國家與城市永續發展。

不同方式生產能源

歐斯壯指出,中國大陸、台灣現在利用許多創新方式在生產綠能,希望見到更多的開發中國家跟進利用新的科技,來強化新的工業,利用不同方式來生產能源。中國 減碳最大內部壓力部分來自心理不平衡,「不行,我們過去落後貧窮,現在的問題是由你們(已開發國家)所造成,為什麼現在要叫我們減碳?」她指出,這是國際 減碳協議困難癥結所在,一定要就此以創新的觀念,找出解決辦法。

別再依賴煤碳石油

她認為中國、印度的減排量不應該比照已開發國家,但同時,已開發國家要協助、鼓勵中國、印度等國在使用能源或開發新能源時,不再依賴煤或石油,要多元化開 發綠色能源。已開發國家在管制減排碳總量時,要承諾不再繼續投資於傳統石化能源,而投資綠色能源的開發;而開發中世界要承諾答應減排,同時投資新創綠色能 源的開發。

歐斯壯應本報系經濟日報與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邀請,即將於本月21日訪台,發表「氣候變遷與全球治理」專題演講。她在上周五於美國印第安納州接受紐約世界日 報總編輯翁台生與要聞組主任魏碧洲的專訪,暢談她的公共事務治理理論如何發展運用,同時觸及包括中國大陸與台灣如何創新突破,發展綠能,因應全球氣侯變遷 的挑戰。

集體行動制度演進

歐斯壯的代表著作是1990年出版的「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是制度經濟學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著作;她一生致力於有關小型漁場、灌溉系統、牧場、森林及其他共有資源的利用等共同財產制度的研究。

歐斯壯教授與先生在印大創立的「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中心」,以自1973年來吸引了許多亞非國家的研究生與訪問學者,也給開發中國家提供政策建議。歐 斯壯的研究曾引用蒙古草原、尼泊爾灌溉系統為例子,解釋使用者自行管理公共資源,有時比傳統的政府管理等方式更好。這種挑戰傳統思維的草根研究,顛覆許多 人的想像,獲得實證的肯定,這是她榮獲諾貝爾經濟獎的主因。

援用多元中心理論

外界普遍好奇的是,歐斯壯的共有財管理思維能否有助於解決全球暖化的急迫問題。對此歐思壯的反應毫不遲疑。她認為她所研究的多元中心理論,經過幾十年在不 同國家的實證,可以援用解決這個人類最迫切的問題。但她也明白指出,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並沒有所謂的「萬靈丹」,各方都必須參與,而且必須要能照顧到公平 (equity)、效率(efficiency)和永續性(sustainability)這三個要素,這不是容易的事。與其空等待世界領袖談出方案,不 如先從自身做起,共同致力減碳,也可以協助領袖尋求創新解決之道。

暖化危機不能再拖

歐斯壯強調,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已經不能再拖,不管是個人、社區、鄉鎮、城市與國家,都必需有把排碳的外部成本當成公共財概念,沒有這樣公共財「天下一家」的概念,地球的未來令人擔憂,「搞不好可能撐不過50年」

【2010/08/02 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