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不忘初衷

【聯合報╱洪蘭】 2013.12.14 02:15 am

朋友問我:為什麼最近你說話總會提到令尊?

我很驚訝自己竟沒察覺,可能是到了某個年紀,突然覺得父親過去講的話有道理,印證了很多現在社會上的現象,就不知不覺把他的話重複出來了。

年輕時,父母跟孩子說話,孩子不愛聽,因為年輕氣盛,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比父母懂得多。馬克吐溫說:「當我十四歲時,我覺得父親竟然如此無知,完全不能忍受他;但是當我廿一歲時,突然發現,我在這七年中,竟然成長了這麼多。」人都是事後諸葛,吃了虧才會突然想起,啊!原來這就是父母當年那句話的意思。

人真的是老的太快,成熟的太慢,也因為如此,最近只要想到一些長輩過去說過有用的話,就覺得要趕快教給下一代,免得重蹈覆轍。富蘭克林說「經驗是一所寶貴的學校,可惜愚蠢的人只能從這裡學到東西」,人若是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到教訓,人生會容易很多。

最近有幾個過去教過的學生回來看我,他們知道我翻譯書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的,沒有叫別人代翻,外面有人惡意誣蔑,便相邀來給我打氣。他們問:為什麼我 可以忍受別人惡意的攻擊而不反駁?我說因為我父親曾說,你不會因為別人稱讚而變得更好,你也不會因為別人毀謗而變得更壞,既然你不會因他而改變,又何必浪 費時間去處理不值得處理的事呢?

我譯書是為了介紹新知,日本能在明治維新後強盛起來,一個原因是大量翻譯歐洲的科學新知進來,這是我的初衷,我會繼續做,不受流言影響。

人是蓋棺論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有沒有過,並不重要,知過必改就好了,能堅持原則到生命的最後才是重要的。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娼妓晚景 從良,一生煙花無礙,貞婦白髮失節,半生辛苦俱非」,晚節不保是最讓人嘆息的事。在歷史上,留名下來的人都是能堅持初衷的人,但是初衷常會被社會的誘惑所矇蔽。

四十年前,著名的基督教布道家葛理翰牧師來台灣訪問,世界展望會的創始人皮爾斯(Bob Pierce)請他去樂生療養院走一趟,這會提升樂生的地位,也使他容易於為樂生募款。但是當葛理翰到台灣時,他發現行程太滿了,他要拜會蔣總統、一些大 官,還要上電台廣播、布道演講,實在抽不出時間,軍方甚至派了一架直昇機專門給他趕場。

他就很遺憾的告訴皮爾斯,他有行程的優先順序要顧,無法去樂生了。皮爾斯聽了沒有生氣,只問了一句:「假如耶穌今天到了台灣,你想他會去哪裡?」結果那天下午,葛理翰便在樂生療養院布道了。皮爾斯一針見血的點醒了葛理翰他來台灣的初衷。

能保持赤子之心,堅持初衷的人不多,許多人出社會後會忘記初衷,見利忘義的事件太多了,值得我們警惕。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多看偉人傳記,這些人之所以名留千古,因為他們不忘初衷。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食安風暴下!抗發炎,這樣吃最有效

來源: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1855&f_ART_ID=488165

【文/葉語容】


忙碌的現代人不是不知道要多吃蔬果、健康食物,而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體力準備,光是工作就占去大半時間,不得已外食又不太能選擇食物的良窳,回家看電視報 導,從之前的塑化劑,到現在的油品風波還沒結束,臺灣的食安問題真叫人擔心,難道健康就要這樣被「綁架」了嗎?讓專家來告訴我們,如何在無法改變生活步調 的前提下,緩和易發炎體質,吃得更健康!


中醫師建議: 

少吃糖、多吃米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說,現代人吃太多「糖」了,糖吃多了,不僅會造成肥胖,也會形成易發炎的體質,所以現在過敏、肥胖的人那麼多。改善 之道就是少吃含糖食物,像含糖飲料、糕點餅乾、巧克力、冰淇淋等,現在隨便一杯含糖飲料,就含有10多顆方糖的糖分,有些人一天好幾杯,再加上糕點,不知 不覺中已經吃下大量糖分。


同樣攝取糖分,不如多吃米飯,楊素卿中醫師指出,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稻米是臺灣水、土與環境種出來的在地主食,最適合臺灣人的體質,想改善體質應該多吃米,少吃麥、麵粉做出來的甜食。在中醫理論中,稻米也有「補中益氣」的效果,能使人精力充沛、補足中氣。


雖然現代媽媽早上往往趕著上班,但可用全穀米飯做成飯糰,裡面包一些食材就是營養的早餐,比起生冷的果汁、生菜更適合在早上吃,又能提供足夠熱量作為一天營養的起點。


楊素卿中醫師認為,平時正餐最好的比例,是4口飯、3口菜、1口肉、2口水果。也就是飯40%、蔬菜30%、肉、魚等蛋白質10%、水果20%。不論外食或自己做飯,長期堅持減糖,少吃過度加工的糕點麵包,改吃米飯,養成習慣,就能改善慢性發炎的體質。


圖片提供/大家健康雜誌
營養師建議:多吃鯖魚、沙丁魚、秋刀魚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教授黃惠宇指出,現代人自行烹調的機會變少了,建議大家外食時可選擇含有豐富魚油的食材。


與其他食物相比,深海魚的魚油,含有較多的Omega-3脂肪酸,這種脂肪酸能發揮很好的抗氧化效果,也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之一,是一種人體運作一定 要有,卻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一定要從食物中取得。據統計,大部分人的Omega-3脂肪酸攝取量均不足,這可能與它的食物來源種類少有關。


補充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穩定情緒、促進大腦發育、抗發炎、抗過敏、消除疲勞,所以黃惠宇教授建議,若一周能吃兩次藍背魚,像鯖魚(罐頭)、沙 丁魚(罐頭)、秋刀魚、竹筴魚、鮭魚、鮪魚,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難以做到,在太忙碌、感覺疲倦、憂鬱、暴飲暴食、吃完油炸品後,補充魚油類的保健食品,也可幫助身體抗發炎。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者,因體內常有慢性發炎,可諮詢醫師及營養師後長期補充,劑量照瓶身標示來服用即可。若不是慢性發炎的人或發炎嚴重者,魚油保健食品不必長期吃,以免養成依賴性,也不宜拿營養食品來取代真正的食物。


至於吃素的人不能吃魚油,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可以是冷壓芝麻油、亞麻仁(亞麻籽)油、紫蘇油等。黃惠宇教授提醒,補充魚油時可搭配一些抗氧化的食物,如各色蔬果或抗氧化物質,以免造成營養失衡、失效。……

感謝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教授黃惠宇審稿

《大家健康雜誌》102年12月號更多精彩文章